據《證券日報》報道,今年前7個月,我國房地產開發(fā)平均每月利用外資額約32.6億元,按此推算,全年或在400億元左右,較2011年減少約一半。
外資撤離樓市的原因無非有三:首先,本來國內房地產投資就沒有完全向外資開放,外資投資中國房地產一般都是繞道進入,受到種種限制;其次,由于房地產外資主要是歐美、港澳臺地區(qū)以及東南亞資金,在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和歐債危機持續(xù)發(fā)酵的情況下,這些資金紛紛回流自救;再次,外資對中國經濟看空是導致房地產業(yè)外資利用額減少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我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高達30610億元,外資流走400億元,占比只有1.3%,即便外資全部離開,占比也不過2.6%而已,因此外資撤離對于中國樓市來說基本不會有什么影響。同時,房地產是一個容易被投機炒作、容易泛起巨大泡沫風險的行業(yè)。外資進入中國樓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謀利,甚至是投機炒作謀取暴利。從這方面來說,外資撤離樓市對中國房地產市場來說并不是壞事。
外資大舉撤離還說明中國的樓市調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正是調控擠干了住房市場巨大的投資投機需求,才使得外資看不到投機炒作空間,無奈離場走人。連外資都開始撤離中國樓市,說明樓市調控政策不會走回頭路。這告誡國內的投機炒作者以及開發(fā)商,要徹底拋棄調控再次無果而終的幻想,順勢而為,把握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