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股份8月28日宣布以不超過每股5元的價格回購,回購總金額最高不超過50億元。投資者議論接下來會不會掀起大盤藍籌股的回購潮?中石油是否會加入回購行列?對于市場有關回購的猜測,中石油沒有做出回應。但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相關人士最新向媒體表示,“不排除近期進一步增持的可能。” 從28日的市場表現來看,寶鋼股份宣布巨資回購,但大盤基本上圍繞前日的收盤指數震蕩。當日股指收盤上漲0.85%的最大功臣是“兩桶油”,中國石油和回購下午的突然大漲帶動了股指反彈。收盤時,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分別上漲2.05%、5.41%,對上證指數的指數貢獻分別為3.91點和3.30點,居滬市前兩位。寶鋼股份雖因回購利好漲停,但對指數貢獻只有0.85點,在滬市個股中居第5位。可見,若權重效應更大的“兩桶油”采取實質性的維護股價穩定的措施,對大盤反彈的貢獻更大,受益群體及效應大于寶鋼股份回購。假如中石油“咸魚翻身”,對改善藍籌股形象也有積極意義。 維護股價穩定是當前上市公司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會責任,中石油理應當仁不讓。中石油目前沒有“破凈”,但不等于其沒有穩定股價的責任。相反,中石油被認為存在IPO“原罪”,更該采取穩定股價的措施。投資者不會忘記,2007年股市從6000多點跌落,正是伴隨著中石油A股IPO。如果沒有當年泡沫堆積的牛市巔峰,中石油不會實現16.70元的高價發行,也不會制造出上市首日最高價48.60元的悲劇。號稱“亞洲最賺錢公司”的中石油,如今被媒體評為史上最大
“財富毀滅”公司。按28日創出8.72元的最低價計算,較該股上市首日最高價累計跌去82.1%,相當于市值
“蒸發”超過6萬億元。中石油每年現金分紅率達45%左右,在投資者眼里,卻是“有生之年最不可能解套的公司”之一。 中石油是否實施回購?取決于該公司如何決策。從資金條件看,寶鋼股份現金寬裕,中石油同樣不差錢,其擁有的貨幣資金在A股公司中首屈一指。可難題在于,中石油不像寶鋼股份那樣在單一市場上市,涉及平衡不同市場股東的利益。馬鋼股份已向媒體表示,該公司同時有A股和H股,且綜合匯率等各種因素,H股更便宜,目前沒有回購的計劃。由此看來,中石油回購A股,可能存在相同的障礙。 即便實施回購存在一定障礙,中石油仍有必要采取更有力度的穩定股價的措施。中石油集團最近實施的為期一年的大股東增持,不能稱之為十分給力。2011年5月25日至2012年5月24日的增持計劃實施期間,控股股東累計增持中石油A股2.69億股。期間,股價從10.66元跌至9.51元,跌幅略小于同期大盤。值得一提的是,中石油最初的公告稱累計增持比例不超過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2%,而實際增持只有0.22%,似有“雷聲大,雨點小”之嫌。 寶鋼股份此次宣布回購前,大股東與高管都曾出手增持過股票。寶鋼集團先后于2011年9月28日和2012年1月17日增持寶鋼股份,合計增持數量達1.75億股,約占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1%,增持力度大于中石油的大股東。另外,寶鋼股份共有9位高管陸續增持22次,合計股份數達47.88萬股,自掏腰包約281.7萬元。相比之下,中石油目前的董事會全部由“零股董事”組成。寶鋼股份總經理的年薪是150.80萬元,高于中石油總裁101.20萬元的年薪,但中石油高管不至于缺乏增持的經濟條件。 如今,中石油集團表態“不排除近期進一步增持的可能”。投資者期盼,在二級市場上給投資者帶來過太多傷害的中石油及其他大盤藍籌股,穩定股價的措施應更有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