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8月30日將啟程出席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峰會。這讓南太平洋島國庫克群島既喜又憂。喜的是,這是美國如此重量級官員首次訪問這個島國;憂的是,這個島國條件有限,接待能力捉襟見肘。 美國是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峰會的觀察員,此前只派低級別官員與會。希拉里作為華府重量級人物,此次“高調”前往,連西媒都驚呼“罕見”。對此,法新社明確指出,此舉是為遏制中國在這一地區日益增加的影響力。 這兩年,由于反恐戰爭接近尾聲,美國高唱“重返亞太”,加快了在亞太地區重新進行戰略布局的步伐。除了軍事上加強與傳統盟友的同盟關系、軍演頻度增加、計劃提高亞太軍力部署外,華盛頓更是洋洋自得地通過外交、經濟、戰略等所謂“巧實力”在亞太地區頻頻設局。 其一是在領土、領海分歧問題上做文章,公然偏袒日方;其二是在南海問題上攪局,離間地區國家之間關系;其三是在經濟上做文章,通過外交和經濟許諾來分化這一地區國家與中國的關系。 由是觀之,美國所謂“巧實力”布局乃是挑起亞太國家之間分歧和矛盾,想坐收漁人之利,達到牢牢掌控亞太霸權的目的,是美國為了自身利益而進行的中長期戰略安排。 其實,明眼人自會認識到美國的不良用心,這種“小動作”也不會得逞。歷史經驗多次證明,國與國之間發生領土或領海爭議時,外來勢力介入只會“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美國的綜合實力在下降,想獨霸亞太難以得逞。亞太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相互之間經濟往來日益密切。就拿美國在亞太最重要的盟友日本來說,中國市場對日本的重要性已超過美國。中國2008年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2010年中國占日本出口總量的份額近20%,而美國則下降到15%。另外,中國早已是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反觀美國,近幾年經濟一直低迷,想重整旗鼓尚需時日。《華爾街日報》網站就指出,美國“重返亞太”計劃“受到資源制約”,只能是“徒增亞洲煩惱”。
更重要的是,美國把中國視為潛在對手極不明智。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經濟體,相互依存度很高,因此中美關系不是零和游戲。所以,美國應該摒棄其根深蒂固的全球霸權觀念,以平衡的心態和全新的視角看待中國發展。企圖通過所謂“巧實力”布局來為中國的發展設障,恐怕最后只會傷害美國自己。(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