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再次呈現上升勢頭。 看今年二季度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截至6月末,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保持在0.9%,但不良貸款余額卻升至4564億元,比年初增加了267億元。其中,溫州、寧波等沿海發達地區的金融風險更為突出。溫州市銀行業不良率從年初的1.33%上升到6月末的2.69%,不良率已連續第十二個月上升,創下10年來的新高。從商業銀行的信貸行為來看,不良貸款率的上升可能激起銀行對信貸審核的嚴格要求,如果情況繼續惡化,有導致資產負債表式衰退之虞。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在其2009年的著作《大衰退》中首次提出了“資產負債表衰退”概念。這指的是經濟衰退根源并非貨幣供給方,而是貨幣需求方——企業。股市以及不動產市場的泡沫破滅之后,市場價格的崩潰造成在泡沫期過度擴張的企業資產大幅縮水,企業負債嚴重超出資產,即使企業仍能正常運作,也已陷入了“技術性破產”的窘境。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企業自然會將企業目標從“利潤最大化”轉為“負債最小化”,在停止借貸的同時,所有能利用的現金流均被用于償還債務。眾多企業的這種“負債最小化”模式下的行為最終造成合成謬誤:出現了即使銀行愿意繼續發放貸款,也無法找到借貸方的異常現象。 資產負債表衰退有幾個顯著特征:其一,在前期經濟繁榮時,資產價格泡沫增大,整個社會的杠桿率快速上升,不當負債增多;其二,當經濟開始衰退時,過高的資產價格無法維持;其三,資產價格泡沫破滅與企業的去杠桿化形成螺旋緊縮效應。仔細分析,在某種程度上,目前中國經濟都存在上述三個特征。近年來,中國的資產泡沫縮水不僅表現在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上,甚至也表現在一些藝術品市場、礦產資源市場上。而當這些資產價格快速下跌時,企業資產負債表就會隨之惡化。 關于中國是否會存在資產負債表式的衰退,也有學者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0.9%的不良率在全世界范圍內很低,且經濟波動自然會導致不良率的上升,而在城鎮化行進中的中國,對房地產的真實需求仍然存在,可在一定程度支撐資產價格;盡管經濟狀況不佳,但失業潮卻并未出現,居民收入仍在增長,居民及企業仍有能力償還先前的負債。但仔細分析這兩種衰退模式背后的內涵,筆者以為,盡管中國目前的衰退并非日本那種較為激進的資產負債表式衰退,但依然屬于廣義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首先,從資產方來看,在經濟下滑背景下,股市大幅下挫,而由于小企業的經營靈活性,他們通常在資本市場向好的情況下投資股票權益類資產,當市場低迷時,相關資產的抵押值大幅縮水,遂引起企業資產負債表惡化,同時,房地產市場則呈現出結構性和區域性下跌。主要表現為一線城市中心區域地產價格堅挺,非核心外圍區域的地產價格下跌,特別是商業地產顯著下跌。另外,由于經濟衰退期間終端消費需求不旺,企業大量庫存積壓,致使存貨資產價格下跌。為了促進銷售,企業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放寬買方的付款期限,這又使得應收賬款增多和應收款質量下降。鑒于企業資產價值縮水和資產質量下降,出于風險控制的考量,商業銀行會減少企業的貸款額度(最為重要的是,在經濟不景氣時,由于企業的不動產擔保物尤其是商業地產缺乏流動性,而導致銀行要么降低擔保物價值,要么干脆放棄該業務),這就形成了資產負債表式衰退的前奏。 其次,從負債方來看,由于市場銷售不暢,企業應付賬款增加(另外,中小企業連環擔保現象較為常見,被擔保企業一旦經營惡化面臨破產清算,也會導致擔保企業的應付款增加),這就引發了企業負債的相應增長,從另一方面惡化了資產負債表,同樣會導致商業銀行的惜貸,形成資產負債表衰退。 所以,如果我們從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全方位來看企業資產負債表式衰退,而不是光從不動產和股票這兩個狹義范疇去理解的話,目前中國經濟確有資產負債表式衰退之虞。當然,利潤表模式衰退也是中國經濟衰退的一種現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屬于主動式衰退,而資產負債表衰退屬于一種被動式衰退。這兩種模式的衰退是相互促進和彼此依存的,目前中國經濟下滑,更多表現為這兩種模式的融合。 根據伯南克等人提出的金融加速器效應之說,企業投資水平依賴于其資產負債表狀況。較低的現金流量和資產凈值對于投資有直接或間接的負面影響,直接的影響是因為減少了內部融資的來源,間接影響是增加了外部融資成本。這種由于企業資產凈值縮水經由信貸市場的作用會將這種沖擊對經濟的影響放大,產生金融加速器效應。更為不利的是,目前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大部分發生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的眾多制造業可以說是中國工業經濟的重要基礎。若這些地區企業經營狀況繼續惡化,必然導致部分產業的空洞化,進而動搖中國工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 誠如辜朝明所言,在資產負債表式的衰退中,貨幣政策能起到的作用不大,更應啟用政府財政政策工具來刺激經濟復蘇。可以優先考慮政府的減稅政策,從減免供需兩端的稅收入手,不但減少企業稅收負擔,改善資產負債表狀況,還需減少消費者稅收,刺激居民消費,促進企業經營狀態好轉。另外,應積極完善企業的多層次融資平臺,努力完善中小企業發債細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在涉及重要核心產業時,政府應積極出面做出信用擔保,避免企業的進一步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