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突然發生業績變臉是投資者最不愿意見到的事情,對于新上市且充滿增長預期的公司更是如此。雖然業績變臉的公司總能將盈利下滑的原因歸結于市場環境不好等宏觀因素,但是一些公司的確因為自身經營管理出現問題而導致業績下降,這一點在公司財務報告中已有“先兆”。 以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下的應收賬款為例,由于企業賣出商品而未馬上收到貨款,應收賬款存在一定的回收風險。而且通常情況下,應收賬款應該與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維持相對穩定的比例關系。有時應收賬款大量增加,且增幅遠遠高于營業收入的增幅,并非好兆頭。尤其是一些公司通過大量賒銷的方式做高業績,但是卻沒有相應的現金流入,導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值為負,這也應該引起投資者的警惕。 今年5月剛剛登陸A股的珈偉股份在上市不久后出現業績下滑。從中期預告來看,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94.12%到95.85%。事實上,公司從去年底經營性現金流就已經由正轉負。與此同時,公司應收賬款的周轉時間也在不斷提升,2011年中報時公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40.25天,到了今年一季報時已經提升到67.45天。在此期間,公司的現金流狀況不佳。2011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值尚為8556.85萬元,到了今年一季度已經下滑至-4390.56萬元。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南大光電上。公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大幅提升,2011年三季報時僅為4.10天,到了今年中期已經上升至42.46天,而公司現金流也在今年上半年由正轉負。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突然變更會計標準,有時也出于包裝業績的需要。特別是對于會計標準有所放松的上市公司,就更需要謹慎對待。 由于鋼鐵行業景氣度低迷,大多數鋼企已經陷入盈利困境,此時通過更改會計政策調節利潤就成為一些鋼企“美化”業績的手段。武鋼股份就將房屋建筑物及機器設備類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延長3年。公司預計,這將增加2012年凈利潤不超過5.4億元。此外,新鋼股份、太鋼不銹等公司也紛紛延長設備折舊年限,增加利潤規模均超過億元。通常情況下,盈利能力比較強的上市公司,往往傾向于將折舊時間縮短。相反,盈利出現問題的上市公司則會延長折舊時間,從而減少對當期利潤的影響。因此,當一家公司折舊期過長時,應該引起關注。 目前,監管層對于上市公司特別是新股業績變臉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針對新股發行過程中的“三高”問題,監管部門在今年4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對發行定價、詢價范圍和配售比例、流通股數量以及炒新行為的監管等方面均作了明確規定,特別要求提高財務信息披露質量,不得包裝和粉飾業績。預計監管層針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還將不斷提高,企業包裝粉飾業績的行為將得到逐步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