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住建部將“取消商品房預售制”的傳聞,住建部新聞處人士日前表示,并未研究取消預售制度,相關傳言屬謠言。商品房預售是我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確定的一項制度,短期內如若取消將會造成供不應求,反而引發(fā)房價暴漲。 也有專家放言“取消預售制會導致房價暴漲”,“會引起系列反應,整個開發(fā)、供應能力下降2/3,供求關系大變,把中國經濟拖垮,毀掉中國。” 對于“短期內如若取消將會造成供不應求,反而引發(fā)房價暴漲”的說法值得商榷。尤其是作為官方的回應,更不應該隨意作出誤導性的結論。 對于“取消預售制會導致房價暴漲”會“把中國經濟拖垮,毀掉中國”的說法,應該說十分矛盾。因為房價暴漲一定會拖垮中國經濟,但“取消預售制會導致房價暴漲”顯然是錯誤推定。 首先從資本市場來看,受“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傳聞影響,滬深兩市地產股全盤下挫,其中蘇寧環(huán)球跌停,首開股份逼近跌停,萬科A、招商地產、保利地產(保利西山林語
保利新茉莉公館)、金地集團等四大地產指標股跌幅均超過6%。據Wind數據顯示,地產股整體跌幅達4.87%,居A股各行業(yè)跌幅之首,市值損失逾400億元。假如“取消預售制會導致房價暴漲”,對于房地產上市公司來說是利好消息,地產股怎么會不漲反而大跌呢? 再從現實情況來看,商品房庫存量仍居高位。國家統計局發(fā)布的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fā)和銷售情況顯示,6月份國房景氣指數進一步滑落至94.71,創(chuàng)下了自2001年以來新低。前6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399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0.0%。 雖然近幾個月來某些地方樓市“火爆”,但基本上是少數樓盤熱銷,量價齊升的現象并非普遍,大部分還是以降價促銷為主。 還有研究機構針對全國十大城市新房的庫存與銷售進度進行研究,研究報告選取了京滬廣深4個一線城市和南京、杭州等6個二線城市。其中,4個城市存銷比大于12,被列入“過大”范圍;5個城市的存銷比數據在9-12之間,屬“偏大”;僅有南昌一個城市在“合理”區(qū)間。 尤其引人關注的是,社科院“住房問題研究”課題組日前在北京發(fā)布的《中國住房發(fā)展(2012年中)報告》中,建議政府在目前開發(fā)商商品房庫存量較大的條件下,適時取消期房預售制度,有利于控制開發(fā)商資金鏈促其快建快銷。 這些現象足以說明,商品房供不應求的狀況,起碼在一二年內是不會出現的,而從預售到現房銷售的周期,基本也是在一二年之內。所以,不存在因供不應求引發(fā)房價暴漲的可能性。 應該說,自1994年開始的房地產預售制度,在房地產市場化起步初期,對于緩解開發(fā)商的資金短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房地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該政策的實施增加了房地產業(yè)的投機因素,使許多沒有資金實力的開發(fā)商不斷涌入,加劇了房地產業(yè)的混亂局面。 開發(fā)商在收取預付款回籠資金的同時,還將投資風險轉嫁給消費者。當房價暴漲時,不少房地產商依靠強勢地位,以各種方式違約。房價下跌時,卻堅持按合同執(zhí)行。有的無限期延長交房時間,有的延期交房也不承擔違約金。還有部分資金實力較差的開發(fā)商,資金鏈斷裂后一走了之。特別是,有些開發(fā)商利用預售制度,弄虛作假,不斷推高房價。可以說預售制度給了開發(fā)商和炒房者更大的房價炒作空間。 我們認為,取消預售制度,可以加速房地產行業(yè)的規(guī)范發(fā)展,制約沒有實力的開發(fā)商的投機行為,保障交易的公平性、銷售方式的公開公平性,有利于控制開發(fā)商資金鏈,促其快建快銷,避免捂盤惜售。從而,使開發(fā)商難以暗箱操縱價格上漲,體現出真實的交易價格,有利于房價的合理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