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
——四論深入學習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
|
2012-08-01 作者:經濟日報評論員 來源:經濟日報
|
|
|
【字號
大
中
小】 |
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一步強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我們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決執行中央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部署,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切實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扎扎實實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增強長期發展的后勁。 調整經濟結構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國內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的治本之策。改革開放30多年特別是近1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在經濟總量迅速擴大的同時,經濟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和優化。但在這一發展進程中,經濟結構不合理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始終存在。從需求結構看,主要是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失衡;從產業結構看,主要是三次產業發展不協調、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后,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從城鄉和區域結構看,主要是城鎮化發展滯后、中西部地區發展滯后、城鄉和區域之間生活條件和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較大。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既加大了資源環境壓力和就業壓力,也制約著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結構性問題,正是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高的主要根源。只有調整經濟結構,才能拓展發展空間,提供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使經濟發展建立在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礎之上。 調整經濟結構也是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抗風險能力、在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贏得國際經濟競爭主動權的根本途徑。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結構既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又面臨一次新的戰略性調整機遇。國際金融危機刺激了科技進步和創新步伐的加快,推動著世界產業變革與結構調整。各發達經濟體加快調整科技和產業發展戰略,紛紛把綠色、低碳技術及其產業化作為突破口。這種大調整大變革,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形成了巨大壓力和倒逼機制。如果我們不能把握世界經濟調整變革的大趨勢,通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搶占發展先機,就會拉大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復雜,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保持一定經濟增長速度的任務非常繁重。但經濟形勢越復雜,越需要堅持科學發展,越要扭住轉方式、調結構不放松。這也是近些年來我們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一條重要經驗。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在做好穩定經濟增長這篇大文章的同時,扎扎實實做好抓緊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這一重要工作,堅持穩中求進的經濟工作總基調,切實把穩增長與調結構、抓改革結合起來,立足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大力推動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投入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的全方位調整,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