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當今世界,科技創新更加廣泛地影響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科技發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我們要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從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集中精力推進科技創新。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講話精神,需要我們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科技創新效能。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其中科技的作用功不可沒。目前,我國發展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勞動、資本投入邊際收益遞減現象越來越明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正轉為科技和制度創新。特別是在發達地區,土地、資源、環境制約更為嚴重,勞動力成本上升更為突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要求越來越緊迫。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應當看到,目前我國科技體制機制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競爭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影響科技投入的產出效益,制約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作用的發揮。其主要表現,一是科技資源分散,規模效應不明顯。分散在各個領域的科技資源由于條塊分割,導致短缺與閑置現象并存;由于統籌不夠,造成重復投入。二是科技創新主體內生動力不強,創新效能較低。由于科技管理體制和評價機制導向性不強,科技創新主體缺乏足夠的創新動力,尤其是對科技項目的實際轉化關注不夠,滿足于立項和結項,進而導致創新效能較低。三是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存在科技和經濟“兩張皮”現象。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企業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發言權有限,在科技活動中的作用不明顯。解決這些問題,提高科技創新效能,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
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充分吸收企業參與科研項目的立項、研發及成果應用,建立由企業牽頭、以應用為目標的科技項目協同攻關機制。進一步完善項目基金制、招標制和技術合同制,推動科研市場發展。在科技和經濟政策上給科技型中小企業以更大支持,發揮它們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獨特作用。同時,重視創新型企業家隊伍建設,著力完善企業家創業創新、培養和成長機制。
健全和完善科技績效評價體系和評估制度。加快建立符合科技創新活動特質的量化考核指標體系,既考核科技項目的經濟效益,又考核科技管理部門、科技資源擁有和支配部門的創新效益,并實行相關科技政策實施績效評估制度。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促進產學研緊密協作、優勢互補,尤其是在關鍵性技術上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共同出資、共擔風險、共享成果,實現創新效益最大化。
提升科技資源的配置效率,推動協同創新。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在各管理部門和職能部門之間建立決策協調機制,完善重大決策評議制度,建立跨部門的第三方評估機制,強化績效評估和監督,努力形成協同創新新格局。加快建立科研設施和科技信息社會共享機制,建立科技報告制度,盡量公開科研活動過程及成果。加快建設開放的科技資源市場化共享合作平臺,推動政府投資建設的科研設施以非營利方式向社會開放,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科研設施以合理收費等方式向社會開放,促進科技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