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兩個經濟數據公布,一是24個省市上半年GDP增速的情況;二是匯豐中國PMI指數。前一組數據表明,上半年各省市的GDP,有三個省市增長達14%以上(天津、重慶與貴州);增長不到10%有7個省市,其中增長8%以下只有4個省市(廣東、上海、浙江及北京);其余的省市GDP增長在1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省市GDP增長11%。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政府所擔心的今年上半年GDP增長下行,主要是沿海發達地區幾個省份GDP增長下行所造成的。但是從全國的情況來看,特別是從國內中西部各省的情況來看,經濟增長速度不僅沒有降低,反之仍然處于經濟增長快速上行的通道。
有幾個問題,我們必須明白,一是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其經濟增長不平衡是常態,東方不亮西方亮;二是全國有一半以上的省市經濟增長在11%,也就說明國內有一半的地方不但不需要刺激增長,反倒要關注經濟是否過熱。
4個省市的經濟增長低于8%會把全國GDP增長速度拉低,這很大程度在于這些省市的GDP增長占全國比重過高。究其下降原因,一是因為這些省市是國內經濟最為發達的地方,外向型經濟比重較高;二是當地的住房市場繁榮,經濟“房地產化”程度較高。但實際上這些地方的經濟增長并不存在多少問題。
因此,根本就不用擔心今年上半年GDP增長下行,其實國內經濟增長態勢并沒有那么弱。而且從匯豐中國7月份PMI數據來看,已經上升到49.5,創5個月來新高,遠勝于市場預期。該數據顯示當前工業活動正在溫和改善,全國經濟增長正在逐漸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