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正在醞釀“史上最強力度”的發展機構投資者計劃,然而,現有的機構還難以稱得上長期投資者。上海證交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銀10日在國泰君安的一個發布會上指出,“中國證券市場幾乎沒有長期投資者”。 發展機構投資者,有助于倡導理性投資,提高證券市場穩定性。讓散戶納悶的是,A股市場上的機構同樣忙著“炒短”。
“炒短”成了A股投資者的集體愛好,只不過散戶更熱衷。據胡汝銀稱,中國證券市場幾乎沒有長期投資者,包括QFII和社保基金等機構在內,平均持股期限不超過半年,如QFII去年和前年的平均持股期限是4個月左右。 對于國內機構投資行為的短期化或散戶化,以及機構很多時候與散戶一樣短視,市場上一直存在議論。眼下,銀行股已經“破凈”,但有的機構仍不遺余力地拋售。上證指數本周跌破2200點,以招商銀行為首的銀行股放量重挫。數萬手的大賣單在銀行股中頻頻出現,顯示有的機構選擇階段性離場。在2200點失守的關鍵時刻,機構與藍籌股都沒有發揮股市
“穩定期”的作用。 其實,國內機構忙著“炒短”,包括QFII“入鄉隨俗”,與A股市場本身存在的問題有一定關系。在國外,機構并不看重短期收益,而是把上市公司分紅作為長期投資收益的重要來源。可在A股市場上,靠上市公司分紅來實現投資收益,幾乎是“癡心夢想”。A股上市公司不僅分紅水平不高,而且缺乏持續性的長期制度安排。由此,盡管不少公司2011年股息率超過一年期存款利率,但對投資者依然缺乏吸引力。 其次,A股市場“熊長牛短”,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不多。號稱“亞洲最賺錢公司”的中石油最新價僅8元多,跌得只剩上市時48.60元開盤價的“零頭”。中石油董事長今年4月表示
“不管油價漲跌都該買中石油股票”,可事實上,很少有投資者認同中石油具備這樣的長期價值。隨著成品油價“三連跌”,中石油股價5月3日以來累計跌去一成多。與“兩桶油”一樣,其他藍籌股同樣沒能用股價證明長期投資價值。這使得機構不愿長期持股與上市公司共成長,轉而追求短期收益,偏重于波段操作。 再次,A股市場“圈錢市”的特征明顯,難改“重融資、輕回報”。在投資功能處于從屬地位的股市中,堅持長期投資有相當難度。即便那些低市盈率的藍籌股,看上去抄底機會難得,可如果再融資沒完沒了,難免嚇怕長期投資者。這方面,銀行股是典型代表,不少機構一直持謹慎態度。招商銀行近期跌幅居前更不是偶然,因為其背著再融資
“包袱”,擬每10股配不超過2.2股向A、H股東配售,融資不超過35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結構與國外存在差別。國外機構中,養老金占相當的比重,證券投資基金的占比遠低于我國。A股市場上的機構則由基金唱主角,而基金屬于機構中相對的“短期投資者”,投資行為受到持有人申購與贖回的影響。養老金入市在國內還有很大爭議,意味著短期內優化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結構不容易。 機構投資行為短期化或散戶化,容易起到反作用,甚至加劇市場波動。因而,有必要促使機構回歸長期投資的本色。對此,不能單靠加大機構投資者的引入力度,更需要進一步推動證券市場的改革,完善市場運行機制。當那些“賺錢公司”體現出長期賺錢效應,且圈錢時代真正一去不復返,機構會成為長期戰略投資者,就連相當數量的散戶也會告別追漲殺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