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歐盟領導人峰會在布魯塞爾閉幕,各國領導人就歐元區一體化路線達成共識,并將在10月份提交首份歐元區一體化報告。 自從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圍繞著如何解決歐債危機問題,歐盟峰會已舉行過20次,所采取的救助措施不計其數,但實踐證明,這些措施大都治標不治本。只有建立財政聯盟,強化財政紀律,打牢歐元區支柱基礎,才能盡早擺脫歐債危機的困境,還歐元區一個穩定發展的環境。 所謂歐元區一體化主要是指歐元區財政一體化與貨幣一體化,也叫財政聯盟和貨幣聯盟,這是支撐歐元穩定運行以及歐元區穩健發展的“兩根支柱”。但就在13年前,頂層政治家們以“最優貨幣區”經濟理論作為依據,設計并推出了歐元,歐元區也由此誕生。飽經兩次世界大戰的蹂躪,歐洲政治家們希望通過建立統一的歐元區來推進經濟一體化,防止各國之間再次發生戰爭。而歐元區的建立,的確推動了歐洲在貿易、投資、金融、勞動力等方面的一體化進程。統一貨幣降低了成員國之間的交易成本和匯率風險。直到此次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之前,歐元不但促進了希臘、葡萄牙等相對落后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也為德國、法國等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歐元區還促進了歐洲與世界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系。但是,貨幣統一并未能推動財政統一,成員國一直不愿意放棄財政和稅收主權。即使在去年12月歐盟峰會上達成的強化財政約束機制協議中,也仍未包括財政聯盟或財政轉移支付的內容。這就使得歐元區發展的基礎不牢,支撐不穩,這次歐債危機的陰霾長期揮之不去,就表明歐元區發展的支柱基礎出了問題,那么,認識到問題,就要盡快解決。 建立財政財政聯盟是治本之道。建立財政聯盟,一直以來都是德法兩個歐元區最大經濟體一致的努力方向。盡管在財政聯盟問題上新上臺不久的法國總統奧朗德與薩科齊相比態度稍顯消極,但急轉直下的歐洲形勢特別是歐元區形勢讓奧朗德的態度也不得不有所轉變。這次歐盟峰會前夕,奧朗德表示,德法兩國均希望在歐元區尋求更為緊密的經濟、貨幣及政治聯盟。實際上,統一的貨幣政策與成員國相對獨立的財政政策正是引發歐債危機的根源。為此,歐洲一些有識之士就曾呼吁,歐元區在建立了貨幣聯盟之后必須建立財政聯盟。 但是,歐元區建立財政聯盟,意味著歐元區成員國必須交出自己的財政主權,這是各成員國政府最不愿意做的。而且,修改歐盟條約還需要取得歐盟27個國家的一致同意,這些事情做起來也并非易事。不過,為了拯救歐元,避免歐元區的徹底解體,走向財政聯盟似已成為目前德法兩國甚至歐委會認為解決歐債危機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強勢的德國已下定決心要在可行的范圍內(如核心歐元區等)盡快推進財政一體化。 當前,歐債危機正面臨繼續蔓延的巨大壓力,歐洲主權債務違約和歐元崩盤的威脅不斷加大,問題的焦點就集中在能否建立財政聯盟,以及所建財政聯盟的及時程度能否趕得上歐債危機的惡化速度。 此外,貨幣聯盟也需要與時俱進。至于貨幣聯盟擴容問題,這次歐盟峰會已經達成此前多項構想,即歐元區領導人一致同意將加快一體化進程,并推出單一金融機構監管機制,歐洲央行將參與到這一機制中來,并將可能直接參與對歐洲銀行進行的資本重組。這充分表明,歐洲央行將可以在金融監管方面發揮更全面的作用,并且將可以在非常嚴格的條件下對銀行進行再融資。 同時,歐元區成員國已同意讓歐元區永久性救助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直接向陷入危機的成員國銀行注資,但前提是歐元區先建成單一的銀行業監管機制。歐元區領導人還同意,對于已經采取措施努力削減財政赤字和債務的成員國,可以動用歐元區臨時性救助基金——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或歐洲穩定機制,直接購買其國債以降低其融資成本,而不必附加新的緊縮或改革要求。另外,為盡快遏止歐債危機,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歐盟峰會上做出了重大讓步,歐元區領袖同意放寬緊急貸款給西班牙銀行的償還規定,并松綁可能協助意大利的條件等等。可以說,就上述擴容情況看,歐洲貨幣聯盟儼然正在向歐洲金融聯盟方向發展。這些努力,都有利于助推歐元區一體化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