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4年半的《勞動合同法》本周將迎來首次修正案草案的審議。據媒體報道,6月26日至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將在北京舉行,此次修正案的核心話題是規范勞務派遣,保證同工同酬。 何為勞務派遣,簡單的說法是,A公司雇傭了員工,然后派遣到B公司工作!秳趧雍贤ā吩泴Υ擞羞^明確的界定?墒请S著勞動派遣成為一種廣泛的用人方式,有關勞動派遣的糾紛和負面新聞也越來越多。 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務派遣適用于“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崗位”,但現在卻被不少企業濫用,導致了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員工普遍存在同工不同酬現象,勞務派遣工得不到正常的工資增長及晉升機會。 其實2008年《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中國勞務派遣工數量激增。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專題調研,都把勞務派遣作為執法檢查的重點。檢查組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各種所有制的企業都有不同程度地使用勞務派遣工,其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使用較多。 之所以眾多企業都選擇勞務派遣,除了可以節約成本,它流行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還和當前企業承擔的社保、稅負有關。根據有關統計,如果按照社保繳費最高基數來計算,企業需要額外承擔的社保、公積金等五項費用是職工工資的近四成。也就是說,一個職工如果名義工資是1萬元,企業需要支出將近1.4萬元,而職工拿到手也就7000元左右。 因此,規范勞務派遣不能簡單地采取“一刀切”辦法,還需要從減負企業的角度入手,考慮適當降低社保負擔,鼓勵企業多用正式勞動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