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今日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召開,重點討論世界經濟形勢、加強國際金融體系、發展、貿易和就業等問題。 西方國家的對罵和互掐,或許仍是G20峰會的主旋律之一。圍繞如何走出歐債危機,歐美之間恐怕顧不上體面,要直接交火了。美國的經濟景觀比預想的要稍好一些,但從奧巴馬請求選民“再給點時間”來擺脫低增長、高失業率的無奈姿態看,他會要求歐盟“必須”做這做那。 但是,懸崖上的歐元區國家,已經顧不上理美國的茬兒,轉而內部“拳腳相向”。曾經強勢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尤其顯得孤獨。當歐元區國家都要來揩德國的油水,要向女總理獻殷勤“拉贊助”時,她會悻悻然地說,“德國無力解決所有問題”,除了緊縮銀根,沒有什么神奇的藥方。法國新總統反對默克爾的主張,但要他提出一套解決方案,也是一籌莫展。捉襟見肘的歐洲國家首腦,嘴里的決心不斷,心里則擔憂自己的位子還能否坐得穩。別說“促增長”,能夠“保穩定”就很不錯。 但是,“促增長”仍然是世界經濟走出低迷的出路所在。美國會一如既往地要求貿易順差國家,承擔更多的責任,發揮主導作用,在提高本國貨幣幣值的同時,進一步向貿易逆差國家開放市場。而貿易順差國家則會批評貿易保護主義,批評發達國家在高科技產品出口上設限,買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促增長”的最終希望,還是要落到“金磚國家”上。歐美國家盡管依舊高昂著頭,但腰板是挺不起來的。他們會乞求“金磚國家”,千萬別調低增長率,能把世界經濟拉動一點,以共度時艱。“金磚”一旦經濟疲軟,歐美國家的經濟就會進入“急癥室”。但同樣,新興經濟體大多處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高通脹壓力仍在,將在為世界經濟效力和為本國社會穩定之間權衡再三。 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惟有妥協方能權衡出一個“救治”藥方,搬走世界經濟增長的“路障”。比如,增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落實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 一次峰會,搬不掉阻礙世界經濟增長路上的所有障礙。歐債危機還將延續,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也會茍延殘喘。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必須體現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伙伴精神,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領域重大和緊迫問題,相互支持、相互補充,實現共同發展。 墨西哥峰會的亮點,或在于新興經濟體國家的表現和主張。但愿這次,歐美發達國家會認真聽取發展中國家的意見,并且主動地向發展中國家取經。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目前承擔的責任與話語權還不相配,要想讓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承擔更多責任,理應給他們更多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