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3%、530元/噸、915萬人,只消這幾個數字,就能夠將全中國上一周的財經輿情面貌勾勒出一個大概來。從央行降息,到統計局公布5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數據,到發改委下調油價,再到900多萬考生奔赴高考,每一個數字背后,都蘊含著經濟和社會運行的深刻邏輯。而媒體和網民為這幾個數字所付出的極大熱情,亦反映了人們對這些問題的邏輯思索和期許。
降息與CPI:改革信號與舉措
6月7日晚上,央視新聞聯播在節目即將結束時,播出這么一條簡訊:“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自同日起: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
時隔三年半,央行突然宣布降息,無疑是上周最為火熱的消息。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從宣布降息的6月7日晚間至10日下午,網上關于降息的新聞量以及轉發量達到了33500條,而新浪微博平臺上關于降息的討論則多達12萬條。
關于此次降息的解讀,也最先出現在微博之上。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應當是政府近期推出一攬子“穩增長”經濟政策、靈活進行預調微調的一個組成部分。新華社在向全國媒體播發的電稿之中,亦引用巴曙松以及其他經濟學家的分析,對央行此次降息進行總結:“‘穩增長’的實質性舉措”、“放出利率市場化的鮮明信號”、“折射貨幣政策寬松新動向”。而利率市場化,無疑是經濟學家們以及各大媒體解讀的焦點。
與央行降息相對應的,是國家統計局在周六公布了5月份經濟運行的相關數據。數據顯示,5月份CPI同比上漲3%。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認為,5月份的數據為宏觀政策微調提供空間,更為利率和資源價格改革創造難得機遇。他預測,“未來幾年比較難于出現這種局面,機不可失”。
降息和5月份CPI的公布,對于敏感而脆弱的股市,又將帶來什么影響?要知道,滬深指數上周一剛剛遭受了國際板傳言等一系列利空消息的一輪打擊。對此,《人民日報》發文指出,在A股市場連續多日下跌,不斷創出本輪調整新低點之時,對股民來說是一場“及時雨”,但對后市還應持謹慎態度。
高考:915萬個青春的瘋狂
FT中文網上,專欄作者徐達內這樣總結了輿論對于高考的反應:“開考之前,就有網友預測高考第一天的新聞:考生遭遇堵車求助警察叔叔最終在開考前一分鐘抵達考場、考生遺失準考證撿到者發微博最后在眾人愛心接力下送達考場、營養專家開出考生專用食譜、全民‘吐槽’高考作文題……事實證明,這些確實是高考時最被社會所關注的話題。”
高考這個話題,不知從哪一年起,就開始每年都成為輿論追逐的熱點,而每一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瘋狂和感動。在鼓勵和贊許,爭論與調笑之后,我們的期盼是:什么時候,高考才能不再成為百萬家庭乃至整個社會整個時代的重壓;什么時候,“高考”二字才不再進入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的每周輿情札記之中。
微博:改變、包容與凝聚
央行降息消息傳出,正是晚飯時間,這可累壞了眾財經媒體的記者,而之后的數小時內,響得最多的估計就是經濟學家們的手機了。有意思的是,巴曙松在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時間將其解讀放在了微博之上,并申明:“我現在是統一寫在微博上,就不再一一接聽采訪電話了,感謝微博!”新媒體不僅在速度上超過了傳統媒體,更直接改變了傳統媒體從業人員的工作方式。
同樣在積極改變的還有上交所,上周也開通了官方微博“上交所發布”,并在微博上發布了關于發行第一只中小企業私募債的信息。此舉引來了微博網友的熱情贊譽和祝福。經濟學家劉紀鵬在其微博上表達了他對上交所官微的期許: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禮賢下士,廣納薦言,以仆人的姿態全心全意為資本市場的衣食父母服務,凝聚投資人智慧和力量,壟斷做身競爭為魂,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