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消息稱,自5月18日起至6月20日,滬寧、滬杭高鐵部分列車商務座和特等座將實行特惠票價,優惠幅度分別為商務座30%、特等座10%。 據上海鐵路部門介紹,作為一種經營方式,以后將根據不同運輸季節和旅客運輸市場變化需求,對票價特惠的時段、列車范圍和優惠幅度適時進行調整,但暫時沒有高鐵其他席位優惠的消息。 盡管優惠的范圍和幅度有限,但畢竟高鐵的“高身段”,也在市場的壓力之下開始降低了,其意義不可小覷。 鐵路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和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具有較強的公益性質,屬于公共資源。同時,鐵路運營單位作為企業法人,又要按照市場的原則開展經濟活動,追求利潤最大化。這一矛盾,在出行需求層次較低的時期還不明顯,當時的鐵路運輸更傾向于提供公益服務。但目前,人們出行需求層次提高了,不僅看價格,更希望有舒適、快捷的出行條件。這就需要鐵路運營更加靈活。近年來,高速鐵路建設蓬勃興盛,動車和高鐵的開通為增強鐵路運營的靈活性提供了可能。 這種靈活性怎樣體現?從公共資源的角度出發,在政府扶持下,鐵路系統應對普通旅客列車和動車、高鐵的部分座位繼續實行低票價,使這一大眾化交通工具繼續發揮基礎性作用,保障公共服務的有效性。同時,鐵路系統也應該“放下身段”,更多地關注市場變化,充分利用動車、高鐵帶動起來的高層次出行需求,通過提供更為完善、周到的服務贏得市場。 之前媒體曾報道高鐵上座率不高以及由此而來的運力浪費等問題,本次高鐵票價的調整顯然也為解決這一問題。鐵路運營單位對于鐵路客運中的高層次需求,通過經營核算,在運價政策范圍內,分時段、分節假日對高速列車實行票價浮動政策,一方面可以增加效益,增強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為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民眾提供多樣的出行服務。這種惠己惠民的措施,鐵路部門值得多嘗試。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