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開放交強險將有助于推動我國交強險整體經營模式的改革,包括費率市場化等。同時也將推動改善中資險企的服務品質和管理水平。 在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最受益的還是廣大消費者。無論中外保險公司都會在服務上加勁,消費者享受到的將是更好的車險服務和更多樣化的車險選擇。 從5月1日開始,外資正式進入交強險市場。 交強險即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是我國首個由國家法律規定實施的強制保險制度。交強險從2006年實施以來,一直是中資保險獨享的市場。外資的進入表明,在交強險市場上,中外資保險的經營界限被徹底打破,外資保險在中國保險市場上多了塊經營的領地。 雖然外資進入交強險是遲早的事,但還是在保險市場上引起了波瀾。有觀點認為外資進入是對中資險企的嚴峻考驗,可能會引發車險市場的重新“洗牌”。長期以來,各家財險公司為方便投保人,通常將交強險與商業車險捆綁銷售,一來便捷,二來打包銷售可有優惠,因此交強險通常被看成是險企擴大商業車險份額的“敲門磚”。也有人說交強險連年虧損,屬于“雞肋”業務,外資險企未必會大舉進入。數據顯示,交強險實施5年多以來,除2008年外均為虧損,且虧損幅度有所擴大,從2007年的39億元到2010年的72億元。 擔心也罷,猜測也罷,交強險市場開放已成為所有財險公司面臨的市場格局。筆者不禁想到10多年前,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保險業成為金融行業中開放最早、程度最深的市場,盡管人們驚呼“狼來了”,大門還是打開了。10年后,中國保險市場正是得益于徹底地開放,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中外資保險公司共同服務社會的良好局面。今天開放交強險,中資保險公司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實力上,都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更多的聲音在說,開放交強險對市場將是長期利好。 開放交強險將有助于推動我國交強險整體經營模式的改革,包括費率市場化等。與國際上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相比,我國交強險經營模式不夠明確,費率制定機制更有待改進。外資險企的進入,可以帶來一些先進的國際經驗。去年8月,保監會曾提出,“引進吸收國外交強險經營的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以推動我國交強險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目前車險保費收入占到整個產險行業保費收入的65%,交強險則占到車險市場規模的20%左右,且交強險又是機動車上路的“通行證”,特別是隨著整個交強險的供給規模擴大,可以分攤目前交強險的虧損。如此而言,健全交強險市場,對推動與其緊密相關的車險市場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開放交強險還將有助于改善中資險企的服務品質和管理水平。有專家表示,一旦外資進入交強險,其在風險分散與風險控制方面的優勢將獲顯現。“鯰魚效應”下,中資企業可以學習外資險企的經驗、技術及服務,比如外資險企善于將不同等級的風險進行分割,從地域、駕駛習慣乃至家庭情況等方面對不同投保者進行詳細劃分,以實現風險平衡控制,這對目前中資財險傳統的交強險經營模式有借鑒意義。短期看外資進入可能導致競爭加劇,但長期看則可帶動全行業經營水平上升。 開放交強險最受益的還是廣大消費者,交強險市場進入的企業多了,競爭擴大了,無論中外保險公司都會在服務上加勁,消費者享受到的將是更好的車險服務和更多樣化的車險選擇。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