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09 作者:蘇容若(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員) 來源:證券時報
|
|
|
日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上對在座數百家券商代表說:“把投資者當傻瓜來圈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這話很是樸素簡單,卻內涵豐富,批評、期望兼而有之。筆者聞之欣然,并附一項提議:券商,請努力讓聰明的投資者心甘情愿地為你的服務買單。 券業近年來發展不可謂不迅速穩健,不過,為長久計,讓我們把歡欣鼓舞按下不表,且引用一家上市券商老總的追問:“面對實體經濟巨大的投融資需求,券商是否具有主動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的意識、能力和動力?對客戶金融資產是否有發自內心的關懷?是否具備對客戶資產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是否有效引導客戶投資行為?” 面對此問,能理直氣壯地說一聲“是”的券商恐怕并不太多。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在券業發展已形成良好態勢的當下,亂中賺錢、壟斷賺錢、賺投資者的錢,曾經是甚至仍然是不夠自律的業內機構的生財之道,我們無需諱言。 然而,事情正在起變化?v觀投資者群體,他們想法各異、個性多元、目標不同,我們很難籠統地給他們分類或者貼標簽,然而,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他們比過去更聰明了。這種聰明,倒并不見來自智力的優越,而更多地源自投資者群體的演變,比如機構投資者比重的上升;來自市場自身的發育成熟,比如過往諸多經驗教訓的積累;來自監管層更加給力的制度設計,比如信息披露更詳盡到位,中介機構更歸位盡責。 就此變化,筆者近日采訪券業大會時,聽聞兩枚花絮,饒有意味。其一,某行業會議上,一位合資券商資本市場部領導縱論新股發行,漫點海外市場,風度翩翩,數據翔實,我等折服,不料話音未落,某基金固定收益部老總便劈頭蓋臉來了句:你們承銷的新股股價腰斬可把我給跌慘了。前者長虹之勢頓時化為烏有。其二,在昨日研討會間歇,兩位業內人士談及某券商駐港分支機構,認為其前些年主要依靠在國內大企業境外上市中分羹而食,如今此等資源枯竭,盛況自然難以為繼;ㄐ跻或灻髁斯^是非自在人心,花絮二則敲響了警鐘。 這種變局倒逼了券業的創新。試看,面對眼下的“兩多兩難”問題——中小企業多、融資難,民間資本多、投資難,換個角度看,融資和投資雙方的巨大需求,正是券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市場之所在。誰能真正擔當起資本中介的歷史使命,提出更聰明的行之有效的投融資解決方案,誰就更有可能在市場中跑馬圈地,吸引聰明投資者的目光。 跳出券業的四方天空來看,金融市場的誘人蛋糕就在眼前,近年來,銀行理財、信托、保險發展兇猛,占去了不少風光,券業在乘風壯大之余,吃到的份額并非盡如人意,不愿?不能?相信各位讀者心中各有評判。 內心尊重投資者的人前途無量,請努力讓聰明的投資者心甘情愿地為你的服務買單。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