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密歇根州的姑娘絲凱在華盛頓打兩份工,社區大學有課可教時,她會在馬路北邊的教室里教外國人學英文,沒課可教時,她就在馬路南邊的星巴克咖啡店里當服務生。這種打零工狀況在美國年輕人中相當普遍。美國東北大學和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的統計顯示,去年在全美國畢業的大學生中,每兩人就有一人處于未充分就業狀態。 美國東北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魯·薩姆將大學生面臨的學費高攀和就業市場嚴峻的雙重壓力形容為“夾心餅干”狀態,如果美國的就業崗位增長持續疲軟,那么美國學生的負債狀況將會愈加糟糕。 高中畢業就脫離父母襁褓是很多美國人的成長軌跡,學生自己貸款讀完大學是稀松平常之事。但高攀的學費、稀缺的優質就業崗位、漲幅緩慢的工資都讓年輕一代人的負擔比父輩沉重。全美約八成的大學生就讀于公立大學,近年來地方稅源減少使得公共教育資金受擠壓,導致大學學費攀升,美國大專院校委員會的統計發現,去年美國公立學校本科的平均學費比前年猛增8.3%,而過去10年間,美國大學本科學費上漲了72%。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更是道出一個驚人數字:美國這一代大學生自出生以來,大學學費已經翻了一番。白宮的數據顯示,美國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學費貸款債務負擔超過2萬美元,美國學費債務總額已超過信用卡負債總額。美聯儲紐約聯儲的統計顯示,當前全美國每100個人中就有15個人背負“學債”,美國人的“學債”總額超過8700億美元。貴為總統的奧巴馬也是在八年前才剛還清大學學費貸款。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就業方面,在25歲以下的美國新畢業本科生中,有53.6%的人處于未充分就業狀態,這一比率要比2000年高出了12.6個百分點。絲凱和同齡人在咖啡館和餐廳當服務生拿著每小時七美元左右的最低工資,期待的是更好工作機會降臨,他們離開密歇根這樣的“銹帶”,是因為華盛頓的就業機會更多,但是他們的所學技能也在慢慢生銹。 近期讓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話題火上澆油的還有大選年因素。讓全美740萬本科生受益的斯塔福德聯邦大學助學貸款項目將在今年7月1日到期,倘若沒有這個項目資助,大學學費貸款的利率將從3.4%翻番至6.8%,也即大學生每年要多承擔約1000美元的債務。給大學生提供資助并非民主、共和兩黨的分歧,這個年耗資僅60億美元的項目上一次得以延期是在共和黨總統小布什任內的2007年,但今年卻遭遇了部分共和黨議員的反對。 大學生是奧巴馬票倉,因而奧巴馬四處開動演講發動機給共和黨施加道義壓力,并營造自己是工薪家庭孩子的形象,和共和黨準候選人、富豪羅姆尼形成鮮明反差。當然,反對方的意見也不應忽視,畢竟不加甄別地給大學生提供低于市場水準的優惠利率也有道德風險,該類貸款的違約率從2008財年的7%上升至2009財年的8.8%。 此外,當前美國就業市場上也在發生著結構性變化,對原有的熱門專業和社會范式都造成了沖擊,也讓絲凱等大學生猝不及防。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霍華德·羅森發現,在過去20年間,隨著產業結構變遷,美國高報酬崗位逐漸減少,金融危機加速了這一趨勢;在金融危機期間消失的800多萬就業崗位中,有2/3集中在建筑業、制造業、職業及商業服務業、零售、餐飲酒店業這五大行業,前三個行業都是高收入行業;而自從美國就業市場復蘇以來,新增總就業崗位中的約六成來自零售、教育、餐飲酒店業、職業及商業服務業這四大行業,而前三個行業都是低收入行業。 “我一直在投簡歷,明年在社區大學的教職就要結束,我還有一堆貸款要還,心里七上八下的。”24歲的絲凱對未來既憧憬又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