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24 作者:李俊辰(風險投資專業人士,旅英青年經濟學家)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英國威廉王子對英國許多綠地空間可能落入發展商手里的警告,很搶了一陣輿論的風頭。在放到YouTub上的一段視頻中,威廉呼吁,為了子孫后代能享用這些綠地空間,大家要攜起手,保護田野、公園、綠地。他希望在2012年能開辟或保護2012塊綠地空間,這個活動也叫做“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田野挑戰”,是為女王登基六十周年的獻禮。許多人支持贊揚王子,也有人擔心這是否涉及政治——英國政府正試圖修改有關土地使用和建房的法律。環保組織批評說,政府修改有關法律的動議,目的是便于發展商能占用綠地建房。不過,王室倒并不擔心王子此舉是否涉及政治。王室強調,威廉王子一貫關注和熱衷保護公共綠地。 在世界新能源和環保版圖當中,中英兩國各有特色,前者是新能源的生力軍,太陽能和風能的使用躍居前列;后者則經驗老到,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自覺采取環保減排行動。目前,兩國在保護環境方面有了新的合作。今年初,中國公布了在七個省市試點碳排放交易市場。4月中旬,北京、重慶和廣東碳交易市場試點人員走訪英國,與英國環境署、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舉行研討會,意在向英方取經。的確,英國是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先行者,早在2005年歐盟碳交易系統推出之前,就已有了碳交易市場。如今,英國對碳減排雄心勃勃,表示到2050年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80%。 中國政府曾在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前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明確提出,為應對世界性氣候惡化,將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中國“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低碳經濟發展模式,2020年要實現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1%,其中碳交易市場就是重要一步。無疑,英國可以提供中國不少借鑒。比如,將環保意識和減排行為納入公司和企業的運行中,這一點至關重要。 環保的難度就在于不少企業將環保支出視作額外支出,所以,政府要做的就是建立交易市場、完善規則,讓企業在其中交易,按市場規律辦事,讓企業能從其中的交易中獲益。英國通過碳交易系統,將碳排放演變成商品市場,迫使企業在計算收入和支出時必須考慮溫室氣體排放,久而久之,這便成了公司運營的一部分。當然,還需主動出擊,不怵“單邊行動”。在歐盟尚沒有碳交易系統之際,英國就已有了自己的交易體系,當歐盟啟動交易系統之際,英國早已得到了充分的“熱身”,不少英國企業為此從歐盟的體系中獲益匪淺。 毋庸諱言,歐盟現深陷主權債務危機,這影響了碳價格,從當初的每噸20歐元左右急劇下跌至6歐元左右,這讓不少企業喪失投資研發新的碳技術的動力。為了激勵英國企業繼續致力于減排,增加對各種尖端碳減排技術的投入,英國單方面實行最低碳價。從某種程度上,這當然會讓某些企業的競爭力減弱,但英國是“放長線、釣大魚”,長期來看,碳減排的約束力會越來越強,而碳價還會回升。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剛剛公布的調查報告,英國現有林地面積有近9000平方英里,占自然面積近12%,是自1750年以來的最高峰。依據奧林匹克承辦局的承諾,今年夏季倫敦奧運會結束后,主會場所在地奧林匹克公園將作為“耀眼的綠洲”留給世人。這將成為英國最大的城市公園之一,園內種植的各種花木將超過30萬株。根據藍圖,公園主要入口處的巨大步行橋上,將用野花、草坪,灌木等構成離地面30英尺高的懸掛式花園。英國奧運部長喬維爾評論說,倫敦奧運會將創造一個耀眼的綠洲,并作為遺產加入到倫敦享有的世界知名花園的名單里,因為將花園、濕地、野生植物與體育場館設施交融在一起,倫敦奧林匹克公園是獨一無二的。 英國人甚至連離世也講究環保。英國德斯利(Dursley)附近的坎姆鎮(Cam)創辦了一家名叫“日落棺材”(Sunset
Coffins)的新公司,幫助環保主義者在綠色環保的棺材中走完“最后一程”。 事實證明,環保低碳的葬禮越來越受歡迎。英國女演員林恩·雷德格雷夫(Lynn
Redgrave)、享譽世界的廚師基斯·弗洛伊德(Keith Floyd),以及美體小鋪(Body Shop)創始人安妮塔·羅迪克(Anita
Roddick)等,都是在這種環保“綠色”棺材中離開這個世界的。這些“綠色”棺材是由相當結實的紙板制作而成。制作一尊可生物降解的棺材,需要70份由環保再生紙制作的小報以及120份大開的報紙。 環保生活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很多英國人因此希望可以擁有一種綠色環保的殯葬方式。這算不算又是一個英國人的創新呢?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