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19 作者:苑廣闊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據央視網報道,日前,央視《新聞1+1》繼續播出問題膠囊節目。主持人采訪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副縣長、宣傳部長李華一時,李華一總結了當地的各種工作制度,并稱工作還是比較有效的。白巖松對此表示,既然當地做了如此多的工作,為何事情發展卻如此嚴重。 看看這位政府官員的發言,充斥著諸如縣委縣政府“非常的關注”“高度的重視”“工作制度比較有效”等等字眼。既然當地政府如此關注和重視,工作成效又如此顯著,為什么還是發生了影響如此惡劣的藥品安全事件呢?換言之,現在的“毒膠囊”事件,已經充分說明當地政府部門在工作上的疏漏、在監管上的失職,如果政府官員還如此不自知,硬把缺點標榜成優點,硬把失職美化成功績,只能說明他們根本沒有從內心深處對工作上的失職真正反思,而只是把媒體的采訪當成是一次推卸責任和政治公關的機會。 依筆者看,當地政府在“毒膠囊”事件上的責任,不是這位官員三言兩語就能推卸得了的。按照這位政府官員的說法,他們每年都會組織工商、質檢、公安、環保等職能部門參與的治理整頓活動,看上去聲勢浩大。但結果呢?如果不是央視等媒體的曝光,那些用廢舊皮革制作明膠的廠家還將繼續運轉,那些明膠還將繼續被賣給膠囊生產企業,制成藥品,吃進患者肚子里。 這說明,所謂的多部門聯合執法,僅僅是走過場,搞形式,所以才導致問題長期潛伏;雖然年年整頓治理,根本抓不住問題關鍵,導致企業違規違法行為長期不得制止。如此,面對被曝光的問題,官員有何臉面大談特談“成績”?監管乏力之下,又有什么“成績”可談? 依筆者的看法,問題已被曝光,在對那些違法違規企業查處和整頓,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的同時,還應該對當地涉嫌失職瀆職的官員啟動問責程序,追究他們的行政或法律責任。唯如此,才能讓政府官員在壓力之下有盡職盡責的動力。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