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12 作者:胡安東(中國房地產研究會研究部主任) 來源:東方早報
|
|
|
就在人們猜測房地產企業將以什么方式“倒”下時,不是浙江綠城這樣的大象,也不是二三線城市的蝦米,而是地處長三角一家不大不小的中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因資金難以為繼,正式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產。 這家叫杭州金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企業當年在起名時披“金”沾“星”,但或許沒想到自己將以這樣的方式成為另類明星。就在大家猜測房地產泡沫是不是要被擠破的今天,金星房產申請破產讓人浮想聯翩。我認為,此事反映出在本輪調控中房企的窘迫處境,而在中國經濟轉型遇到非常困難之際,這也是一記警鐘。 這記警鐘,是向房價一直居高不下的那些一線城市敲響的。如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作為長三角房地產的風向標城市,杭州的房價已遠遠超出國際警戒線。那么,要問第二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是誰?是三亞還是深圳?抑或是那些長期以來“房子不愁賣”的城市? 這記警鐘,是向那些由于投機投資囤積過多高檔樓盤的城市敲響的。在大量游資襲擊下,杭州許多住宅遠離了當地的實際需求,脫離了普通商品房的基本屬性。第一家房企在這座城市轟然倒塌,不足為奇。 這記警鐘,是向房地產開發“鋪攤子、大忽悠”敲響的。打開金星母公司中江控股有限公司網站可以了解到,這是一家小到香精香料,大到機場建設都在做的多元化控股集團。在經濟形勢向好時,母子公司的相互輸血、挪騰資金尚能應付,一旦經濟出現波動,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資金對倒方式必然出現悲劇。 這記危險的警鐘,也是向“一房獨大”敲響的。相當一部分地區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房地產,房地產過度依賴開發,開發又過度依賴住宅建設,讓房地產業的“過度繁榮”對其他實體經濟產生了“擠出效應”,同時也不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誠然,這家地產商申請破產有許多原因,目前政府也在積極善后。但必須意識到,房地產業發展到今天,再也不能抱著“靠關系、靠土地、靠資本、靠人脈、靠廣告”賺錢的老傳統不放,而應該向“重責任、重信用”轉變。房地產開發企業斷的其實不僅是“資金鏈”,斷的是一種與社會和民眾的血脈;從這起申請破產的事件看,地產商缺少的不是錢,而是一種健康的發展觀、一種大度的社會回報觀。 政府方面只有繼續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中國經濟才能擺脫房地產投資投機帶來的房地產過熱局面;只有房地產朝著理性方向發展,社會資金才能逐步回流到實體經濟,房地產自身也才能煥發出更多創業、創造、創新的動力。 眼下,房地產業的“進”,要和國家鼓勵和支持的新興產業一起“進”;房地產業的“退”,也要和國家壓縮和減少的傳統產業一起“退”,真正向協調發展轉變,向綠色發展轉變,向和諧發展轉變。特別是房地產開發企業作為企業公民,除了要靠創業致富、實業致富外,還要提倡文化致富、創新致富,而不是靠炒作致富、投機致富。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