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濟南日報》日前報道稱:目前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已經準備在2012年啟動全國地方稅務系統個人信息聯網工作,為“按家庭征收個人所得稅”改革做好技術準備。 目前,我國間接稅與直接稅以7:3的比例失衡。此前已有專家呼吁,降低間接稅比例,增加直接稅份額,以弱化間接稅稅負轉嫁對物價的傳導,并早日實現按家庭征收個人所得稅,減輕低收入家庭的直接稅負擔,為處于中低收入階層的普通老百姓減輕生活負擔,實現稅收征管重點逐步向富裕階層轉移,充分發揮稅收對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的“杠桿”作用。然而,由于稅務部門全面掌握個人、家庭財產和收入信息尚存在技術上的障礙,全面開征針對富裕階層的具有直接稅性質的房產稅、贈與稅、遺產稅等財產類稅種,實行以家庭為主體征收個人所得稅,一直處于試點或調研階段,未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與進展。 調整稅收收入結構,解決收入比例失衡,已是我國稅制改革的大勢所趨和目標取向,因而建立全國聯網的個人、家庭財產和收入信息平臺,是突破稅制改革瓶頸的最有效途徑。筆者認為,啟動全國地方稅務系統個人信息聯網工作,只是突破稅制改革瓶頸的一個良好開端,從推動稅制改革大盤整體轉動的需要來看,這項工作還須進一步擴大外延,將個人、家庭財產和收入信息全部納入到全國聯網、信息共享的范疇。 毫無疑問,建立全國聯網、信息共享的個人、家庭財產和收入信息平臺,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成本投入高的系統而又復雜的工程,但這項工程的建設既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又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將徹底突破制約我國稅制改革全面、深入推進的瓶頸,在很大程度上增強我國稅收對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的功能,對于減緩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和諧,實現長治久安都能發揮重要而持久的作用。 近些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稅務部門在建立“金稅工程”、推廣應用全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軟件中,已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稅收征管實踐的經驗,只要在此基礎上克難奮進、勇于攻堅,就一定能夠掃清擋在稅制改革前行道路上的一些障礙,以現代信息技術突破稅制改革的瓶頸,使為中低收入階層減負、將稅收征管重點向富裕階層轉移的稅制改革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