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在搜狐財經主辦的經濟學人月度論壇上表示,實現共同富裕根本方向是實現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和市場化,其中核心問題是土地產權改革。 “為什么要特別強調城市化?因為高收入是建立在勞動效率高的基礎上,城市化收入高老百姓才能生活富足”,黨國英表示,我國農業人口眾多,如果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將無法達到大量以農業為主的人收入增加的目標。而市場化是前面“兩化”重要的機制保證。如果仍然限制要素分配,限制勞動力自由流動,限制土地自由流轉,將遲滯城市化與農業現代化。 黨國英指出,土地制度改革對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和市場化都至關重要。農民收入增加不能單純依靠農產品漲價,漲價有局限性,“如果農產品漲價比通貨膨脹率還高的話,意味著整個社會生活水平下降”。同時,也要看到,雖然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小農收入增長緩慢,但是在一些農業主產區,一批專業農戶的收入增長較快,而培養專業農戶的重要條件是土地需要流轉起來,這就涉及土地制度問題。 黨國英表示,土地問題與城市化進程密切聯系。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民工不愿意去中小城市,更愿意奔赴北上廣等大城市,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根據有關規定,農民如果參與了城市社會保障系統,就要放棄自己的土地。權衡之下農民可能就不愿意到中小城市發展。如果擁有一個成熟的土地市場,同時允許農民進城后不需要交出土地,農民就沒有后顧之憂。 黨國英最后說,未來二十年中國還要進一步推動經濟市場化進程,而市場化的關鍵是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其中更為核心的就是搞好產權改革。沒有產權制度改革,要素自由流動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一定要解決好產權問題。產權問題不解決,總是規定承包期十五年或者三十年,而不能完全穩定下來,最終無法形成真正的市場。只有通過產權改革形成市場和促進城市化,增加農民收入,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