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地區經濟適度增長,鞏固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的好勢頭,不僅關系到擴大內需、優化升級產業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任務,而且對于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區域發展的增長格局從過去東部地區“一馬當先”向各區域協同并進轉變;區域發展的目標任務從過去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向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調發展轉變;區域發展的區際關系從不夠協調向更加協調轉變;區域發展的調節機制從相對單一的手段向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轉變。特別是西部地區,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社會事業和人才開發得到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鄉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廣大干部開拓創新意識明顯增強,各族群眾精神風貌昂揚向上,西部大開發取得巨大成就,西部地區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部大開發不僅有力促進了西部地區發展,也為全國發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特別是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發展水平的差距,進一步增強發展協調性,還需要付出更大更艱苦的努力。當前,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持續加深和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期的特點,地區經濟發展中仍存在一些隱憂,中西部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比較脆弱,并面臨“趕超”與“轉方式”的雙重任務,東部地區轉型升級壓力進一步加大。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要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主線,以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以改革開放和逐步建立區域協調發展長效機制為保障,切實做好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構筑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 一是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我國東、中、西部地區資源稟賦不同,發展優勢各異。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生產要素成本相對較低,應在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利用和發展科技教育等方面苦練內功,增強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同時,注重推進區域中心城市如重慶、成都、西安之間的戰略合作,形成聯動和帶動效應,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東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黑土地、濕地、森林和草原資源保有量位居全國前列,應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制造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利用產業和科技基礎較強的優勢加快經濟振興。中部地區承東啟西,處于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地位,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應加快構建沿隴海、沿京廣、沿京九和沿長江中游經濟帶,促進人口和產業集聚,重點推進城市群、城市帶、經濟區發展。東部地區具有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先行優勢,應注重發揮技術創新對于培育產業國際競爭優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作用,將優勢產業向高端延伸、將龍頭企業推向全球市場。應合理高效運用自然資源,推進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二是完善市場機制,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區域優勢互補,提高經濟整體發展質量和效益,離不開健全的市場機制。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需要在完善市場機制上下功夫,目前應強調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糾正要素價格扭曲現象,用價格杠桿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總財富增加。另一方面,要正確應對生產要素供需的結構性變化。內陸地區隨著經濟規模擴大、產業結構調整,對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之人文習俗、生活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對勞動力的吸引力越來越大,這會帶來區域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等一系列變化。各地應遵循市場規律,利用不同地區對要素需求的差異,拓展地區間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空間,引導和促進區域間生產要素合理流動。 三是統籌區域功能定位,促進協調互動發展。統籌區域功能定位,有利于規范開發秩序、控制開發強度,避免區域間盲目競爭,促進協調互動發展。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全面闡明了我國區域發展的總體方向和重大部署;主體功能區戰略著重闡明了我國區域空間開發的秩序與方式。兩大戰略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我國國土空間開發的完整戰略格局!笆濉睍r期,要把實施兩大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把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作為細化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化國土開發格局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抓緊制定完善財政、投資、產業、土地、人口管理等相關配套政策,進一步規范空間開發秩序,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的空間開發結構。 與此同時,還要著力建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制度架構!笆濉睍r期,要把建立健全區域政策體系和加快立法進程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圍繞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著眼于探索更加有效的區域治理方式,加強區域政策和規劃的研究制定,提高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形成規范有序、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體系。要加快制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法律法規,形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法律法規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