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披露年報的深發展人均年薪22.5萬元,行長理查德拿到的869萬元已經超越去年銀行業高管薪酬的最高值。而招商、寧波、華夏等其他銀行的老總薪酬恐怕也不會是一個小數目。銀行業僅僅只是上市公司現狀的一個縮影,有行業調研報告顯示,內地企業副總裁及其以上級別的薪酬,目前已經超過香港。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偏高是老問題了。原深圳發展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紐曼就曾創下2285萬元A股上市銀行高管薪酬最高紀錄。而收購了深發展的中國平安,高管薪酬同樣驚人,董事長馬明哲6600萬的年薪紀錄至今無人能破。目前已公布年報的431家上市公司,支付的員工薪酬相當于去年凈利潤的93.45%,超過六成公司去年薪酬增幅高于凈利增速。而員工薪酬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高管薪酬。一些企業凈利縮水嚴重甚至出現虧損,但公司高管的薪酬水平卻是“逆市”增加。不管公司盈利水平如何,高管照常加薪,甚至不惜吞掉公司的全部凈利潤,如此離譜的做法不僅與業績激勵的本意背道而馳,嚴重損害了股東利益,更有明顯的權力自肥嫌疑。 就在上市公司高管興高采烈瓜分公司利潤的同時,股民們卻只能無奈地承受股價下跌、資產嚴重縮水的結果。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馮培恩稱:“去年,滬深股市分別以21%和28%的跌幅領跌全球股市,全國5000萬股民虧損面達87%,人均虧損4萬元。”而深發展2011年凈利潤91.8億元,同比增長47%。24位高管累計拿了4179萬元,但股民們卻連續第3年沒有分紅。像這樣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上市公司中還有不少。少分紅或者不分紅,臺面上的理由都是補充資本金、擴大再生產或加大技術投入。但從高管們不斷給自己加薪的難看吃相,恐怕拒不分紅根本不是為了公司利益,而是為了給自己多留加薪的錢。 值得一提的是,高管薪酬失控的上市公司多為國有控股企業或國有股占總股本比例較大的企業,民營上市公司相對而言就沒那么離譜。這些公司的高管之所以敢大膽給自己加薪,主要還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沒有盡到責任,保護國有股利益,反而默認甚至變相縱容自己推薦的高管損公肥私。至于其中有無利益交換和輸送,就很難說得清了。國有股股東尚且不反對高管的天價薪酬,勢單力薄的中小股東和投資者就更難說得上話了。監管部門理應意識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過快上漲、長期不分紅對股市的危害;對上市公司來說,不管經營業績好壞,高管照常拿高薪也不利于激勵高管為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而奮斗,會危及公司的長遠發展。 無論是從保護國有股股東和中小投資者利益出發,還是從上市公司的自身發展和維護中國股市健康穩定發展的大局出發,都有必要嚴格限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并強制上市公司分紅。有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規定,將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與公司盈利、股東分紅掛鉤,防止過度激勵和高管隨意加薪。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也要認真履行國有資產管理職責,防止高管損害股東利益。為防止國資部門失職瀆職,相應的監督與問責機制也須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