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總水平以符合市場預期的節奏創下20個月以來的新低: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3.2%,環比下降0.1%。據測算,在2月3.2%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1.7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1.5個百分點。以目前我國一年期定存利率3.5%而論,CPI同比上漲3.2%,意味著持續24個月的負利率狀況開始扭轉。這無疑是我國從2010年下半年宏觀調控以來的一個標志性的節點。 但只能說今年的局勢要比去年好,并不意味著當前的物價之憂得到了緩解。 當前問題的關鍵在于,2008年年底以來推出的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巨大流動性資金還在進一步發酵,2009年新增信貸9.6萬億,廣義貨幣余額達60.6萬億元,
2010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72.6萬億,同比增長19.7%。雖然經過去年一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的調控,但在年底,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仍高達85.2萬億,同比增長13.6%,增速雖放緩了,但因為絕對數量過大,因此,貨幣供應過多的問題,還將對整個物價帶來明顯影響。 此外,在當下金融等行業因為流動性充足而獲得迅速發展的同時,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發展仍然面對著巨大的挑戰。中央從去年以來出臺了一些如上調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對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對微型企業免征注冊登記費等22項行政事業類收費等減稅措施。但從企業發展現狀來看,比如在溫州,中小企業壓力仍然很大,癥結在于中小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嚴重缺乏,甚至就沒有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機構,也缺乏相應的政策,市場開放嚴重不足。不解決這個問題,對現有銀行施加再大的壓力,也難以奏效,因為銀行本身并沒有能夠激勵自己從事中小企業信貸的動力。 至于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別說落實目前的一系列政策就需要時間,因為缺乏相應的統一標準,部門之間的條塊分割也使得政策的實施遇到很大的障礙。這也使得希望通過相應的結構性減稅扭轉實體經濟發展的措施,還需抱有相當的耐心。 而從反映經濟發展的先行指標PMI的運行中可以看到,2012年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0%,比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至此,該指數已連續三個月回升,只是回升的幅度并不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購進價格指數上升幅度較大,超過4個百分點。對此,需從兩方面來觀察。從當前的國際環境來看,一方面歐債危機的解決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隨著歐元區諸國進一步緊縮財政,對中國的出口將帶來影響。另一個方面就是目前的伊朗石油禁運以及中東地區的不穩定因素,給我國的原油等大宗商品的進口會增大壓力。由此估計,對于企業而言,購進價格指數還將會繼續提高。 歸根結底,政府近年出臺的很多穩定物價的措施,應該是讓居民的收入增長要跟得上物價的升幅,能跑得贏通脹,這樣才能有條件去消費。來自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稅收總收入近9萬億,同比增長22.6%,而去年我國GDP為47萬億元,由此計算,稅收占GDP比重超過了19%。如果再加上相關的稅費等收入,整個政府部門的收入估計會更高,而稅收占GDP的比重逐年擴大,稅收增速超過了GDP增速的兩倍,也意味著納稅人負擔一直在增加。為此,政府出臺措施增加民生福利,還利于民,顯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綜上所述,我國的整體經濟運行回落的趨勢已經穩定,物價逐步回落的態勢已然明確,但成本等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壓力依然不容忽視,而對于普通勞動者而言,負利率的扭轉同樣無法緩解收入增長的壓力。對于貨幣政策而言,今年的穩健內涵或將有所改變。我們理應抓緊今年相對有利的環境,去積極落實相關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