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聯合宣布從今年3月起開展為期兩年的“出租汽車行業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全國各地將逐步推行出租汽車企業員工制經營模式,代替目前承包掛靠制;同時還將普遍開展以車輛承包費用(即“份兒錢”)、社會保險、勞動收入、休息休假等為主要內容的工資集體協商。(2月28日《人民日報》)
近年來,各地因為“份兒錢”而引發的出租車停運事件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出租車成了一個不和諧甚至不穩定的因素。因此,在出租車行業創建和諧勞動關系,確實非常重要。但以企業員工制經營模式代替承包掛靠制,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
“掛靠制”與“員工制”確實有所不同。掛靠的車主在名義上屬于出租車公司,實際上是獨立的;而成為員工后,司機要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獨立性不復存在。一旦建立了雇傭關系,公司就要依法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金,還有權安排員工的勞動時間。可問題的關鍵在于,車主們最關心的,不是社會保障和勞動時間等問題——只要能賺到錢,他們自己可以參加社會保險,辛苦一點兒他們也心甘情愿——他們最在乎的還是“份兒錢”太多,覺得自己被盤剝了。
那么,“員工制”能否解決“份兒錢”問題呢?報道稱,經營模式轉變的同時,還將普遍開展以車輛承包費等為主要內容的工資集體協商。也就是說,改制后還是要搞“承包”,而“承包費”也就相當于“份兒錢”,所不同的只是司機的身份變了,而且“員工”對出租車公司的依附關系比“車主”更強了,這意味著司機跟公司的談判能力更弱了,“份兒錢”怎么會降得下來呢?
“工資集體協商”聽起來很美,但要做好并不容易。幾年的實踐證明,“協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為什么?一方面是因為工會制度的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因為壟斷造成雙方地位的嚴重不對等。由于出租車是特許經營的行業,帶有壟斷的性質,車主與出租車公司的關系嚴重不對等,這也正是出租車行業的癥結所在,而改“掛靠制”為“員工制”,完全沒有觸及這個根本性問題。
既然“份兒錢”標準太高、出租車公司太狠的根源都在于壟斷,那么出租車行業的當務之急就是打破壟斷、放開經營。實際上,出租車本來就是個適合個體經營的行業,政府只需要制定指導性價格就可以了,至于市場上需要多少輛出租車,什么車型更適合市場,市場自會調節和選擇,完全不用政府操心。溫州等地的成功經驗也早就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