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今年我國經濟走勢,需要對國際經濟環境、我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和宏觀經濟政策做出分析和判斷。 首先,今年世界經濟復蘇前景更加暗淡,歐洲債務危機導致歐盟出現衰退是主要原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一致認可,今年歐元區經濟可能從去年的1.6%降至0.5%的負增長,美國經濟預計增長1.7%和去年持平,日本稍有起色,新興國家經濟略有減慢,按市場匯率計算,今年世界經濟增速將由去年的2.8%下滑至2.6%以下,按購買力計算將從3.6%下降到3.3%。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價格受世界經濟增速減慢、全球貨幣政策趨于寬松、中東局勢動蕩等多重因素影響居高不下。 其次,我國的潛在經濟增長速度開始下降,潛在經濟增長速度由資本積累、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產率三者確定。按照我的估計,我國資本積累增長一個百分點,經濟增長0.48個百分點;勞動力增長一個百分點,經濟增長0.52個百分點,而全要素生產率年均推動經濟增長3.2個百分點。按照這些參數計算,“十二五”期間,我國潛在經濟增速會降至8.5%左右,遠低于過去三十年的9.5%和“十一五”期間的10.5%的速度。主要原因在于大規;A設施建設的空間減小,勞動力增長速慢,外需不振,人為保持經濟高速度即不可能也沒必要。 三是今年我國宏觀調控政策取向是穩中求進,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結構性減稅提高經濟活力,預計今年中央財政赤字規模與上年基本持平,為9000億元左右。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估計廣義貨幣M2增長14%左右,社會融資總量在14萬億元左右。 依據這些假設條件,今年我國經濟有以下特征。 經濟增速繼續小幅放緩,不會出現硬著陸的局面。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許多國家對人民幣不斷施壓,一些國家有意識有組織地對我海外資源能源利用、領土安全等核心利益進行打壓,出口將明顯減慢。但是,我國對發達國家出口的依賴程度逐步降低,在發展中國家經濟明顯好于發達國家的情況下,我國出口仍將保持一定增長;我國一般貿易出口已明顯高于加工貿易,表明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升級正在進行之中,出口競爭力仍然較強。 預計今年出口增長12%左右,進口增長15%左右,貿易順差1300億美元左右,下拉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左右。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將有所回落。我國制造業投資與出口增長較為密切,出口下降會抑制制造業投資增長,實體企業經營困難、利潤增幅下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也會影響投資,今年制造業投資預計增長20%左右。 房地產限購政策尚不會放松,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難度較大,待售面積處于較高水平,商品房投資將會明顯放慢,保障性住房建設數量比去年減少300萬套,也影響住房投資。同時,我國已經形成地方財政和融資平臺高度依賴土地和房地產的格局,銀行和民間信貸也深深介入了房地產,如果房地產價格和房地產銷售大幅下降,會打破我國財政、金融的脆弱穩定狀態,形成系統性的經濟風險。因在在繼續嚴格限制投機、投資住房需求的同時,也會鼓勵自住性需求,從而穩定房地產投資,預計今年房地產投資增長15%左右。 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和融資平臺融資,為防止半拉子工程,防范融資平臺資金鏈斷裂,國家將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繼續通過融資平臺和基礎設施債券等手段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投資有望從去年增長9%左右升至20%左右。 總的看,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左右,比上年回落5個百分點,考慮到價格因素,實際投資減慢幅度不大,下拉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左右。從消費看,汽車銷量處于底部回升階段,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將促使農村消費繼續保持良好勢頭,預計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左右,實際增長高于上年,上拉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左右。 綜合分析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和結構的變化,預測今年我國經濟增長8.5%左右,比上年減慢0.7個百分點左右,這一增長速度處于我國潛在經濟增速的合理范圍內?紤]到歐洲經濟在一、二季度最為困難、我國經濟慣性下滑和貨幣政策在一季度末才會出現調整,經濟增長速度會兩頭高中間低,預計一季度增長8.5%,二季度為8%,三季度開始小幅回升。 通貨膨脹壓力減弱,不會出現滯漲局面。經過2011年的宏觀調控,我國物價上漲的因素發生了變化。穩健的貨幣政策改善了物價上漲的貨幣條件,社會總需求放緩繼續緩解物價上漲的需求壓力。模型估算,2011年居民消費上漲的5.4%中,農產品價格上漲貢獻了50%,通貨膨脹預期貢獻了23%,輸入性通脹貢獻了15%,實際經濟與潛在經濟的缺口貢獻了12%。 今年,世界經濟前景更加暗淡,鐵礦石、石油、谷物等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價格不會大幅上漲,我國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繼續減弱。我國經濟增速繼續下滑,實際經濟增長速度和潛在經濟增速基本一致,供求缺口對物價影響消失。物價翹尾因素影響減弱為1.2個百分點。今年我國物價上漲的壓力更多地表現為勞動力成本推動和通貨膨脹預期的影響,也就是城鄉居民收入差別和糧食緊平衡導致的農產品價格上升以及國內能源和資源價格的調整。 初步預計,如果不調整電力等資源價格和環境成本,今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左右,如果調整電力等資源價格和環境成本,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5%左右。在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達到4.5%后,物價漲幅呈現出逐月平穩的態勢。 房地產市場繼續溫和下行,不會出現房價急跌的局面。限購和限貸政策極大地擠出房地產投資和投機性需求,自2010年5月份以來,我國房地產施工面積和新開工面積增速連續高于商品房銷售面積,房地產施工面積和新開工面積分別是銷售面積的五倍和兩倍,顯示出目前樓市的供應量較大,待售房銷售壓力增加。同時,房地產企業資金狀況總體趨緊,也會迫使房地產商降價銷售,以收回資金。 因此,只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放松,今年,房地產價格一直會延續震蕩下跌或盤整的趨勢,不排除部分限購限貸的地區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但另一方面,由于房地產商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商品房的開發,減少購地,導致土地購置面積自2011年7月份以來持續下跌,2011年土地購置面積僅增長2.6%。一般來說,在土地購置面積減少后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內,房地產投資增速就會減少,兩年和兩年半后房地產供給就會減少。受未來供求關系變化和政策調整預期的影響,房價和地價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不會引發地方融資平臺償還風險和房地產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