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昨天(2月14日)公布,2011年我國稅收總收入完成89720.31億元,比上年增加16509.52億元,同比增長22.6%。稅收增速雖與2010年基本持平,但增額顯著放大。當然,稅收增長的原因既有宏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企業收益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的因素,也和物價上漲等因素有關。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消去,歐美經濟復蘇乏力、人民幣不斷升值,出口恐受大沖擊。在這種形勢下,我國經濟穩步前行,稅收仍能平穩增長,成績顯而易見。 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有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持續均衡增長和保證國際收支平衡等。稅收的增加對于這幾個目標的實現提供了相對充分的保證。奧肯定律認為,國內生產總值每增加2%,失業率大約下降1%,這種關系并非十分準確,但經濟增長和就業增加之間確有正相關關系。而稅收的增長又是與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密切關聯,幾者之間形成密不可分的關系。 經濟的持續增長給稅收增長創造了基礎性的前提條件,一段時間之內全社會所生產出來的人均產量和人居收入的持續增長,保證了稅收的增加。據財政部數據,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25.4%,全年一般貿易進口額增長31.0%。經濟增長又帶動了國內流轉稅、企業所得稅和進口環節稅收等各主體稅種收入增長。 受2011年9月1日起實施個稅改革影響,2011年第四季度工資薪金所得稅同比下降11.1%,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稅同比下降10.7%。盡管如此,2011年全國個稅實現收入6054.09億元,同比增長25.2%,這說明居民收入在穩步提高。 物價穩定是指價格總水平的穩定,2010年以來物價的持續上漲,已影響到了我國居民的日常生活。我國絕大多數稅種,如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關稅等,都是從價稅。2011年CPI和PPI數據同比分別上漲5.4%和6.0%,這成為稅收增加的重要因素,而如何利用稅收穩定價格也因此成為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 此外,國際收支對于現代開放型經濟體至關重要。一個經濟體的國際收支如果嚴重失衡,將會影響到經濟增長、就業狀況和物價水平。 簡而言之,去年我國取得的經濟成就斐然,稅收增長明顯。有了這樣的財政基礎,可以預測,未來增加政府采購的力度將加大,民生改善與經濟增長比翼齊飛,當為我國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