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事活熊取膽的福建藥企“歸真堂”謀求上市一事,引發網絡爭議和網民質疑。中國中藥協會于2011年12月末發出的一封“溝通函”近日被媒體披露,該信函指出,阻止中藥企業上市是某些組織的一次“陰謀”。 中國中藥協會所說的某些組織,主要是指亞洲動物基金。中國中藥協會在上述函件中稱:“長期以來,動物藥被西方利益集團及其資助的‘亞洲動物基金’歪曲炒作,以打壓民族中藥……我國養熊業如今被打垮,許多急救藥將消失,153個含熊膽中成藥將不存在,183家制藥企業年100多億元的市場將拱手相讓,數萬工人將失業。” 說亞洲動物基金有陰謀并非不可以,商場如戰場,社會責任、行業道德被當作攻擊的利器是很常見的。可即便如此,如果一家企業在社會責任、行業道德上存在瑕疵甚至因此引發眾怒,總不能連這個基本事實都不承認吧?別人的陰謀和自身的問題是兩回事,不該混淆。既然“歸真堂”謀求上市,也就是希望企業有更好的發展,相應的,也必然應接受社會的質疑和各種批評。無論這些意見是否有陰謀,只要企業行得正坐得直,陰謀、誣陷都會不攻自破。如果覺得一些組織的批評有問題,大可以一一否認,解釋澄清,而不是一上來就大談別人有陰謀。 我們注意到,“歸真堂”上市引發的爭論,竟然被中國中藥協會上升到捍衛民族中藥利益的高度。不得不說,此番熱情當可尊重,但是動輒上綱上線,卻又沒有十足的論據,這難免更讓人非議。作為代表中國中藥的行業協會,中國中藥協會為中藥企業辯護是理所應當、職責所系。可是,活熊取膽確實存在道德、倫理上的爭議,中國中藥協會難道可以視而不見? 一個行業協會對本行業的支持和捍衛,不是只有一種方式。當一個行業自身存在一定問題,而又長期沒有得到解決,行業協會應該引導企業努力糾正,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盲目支持,甚至攻擊質疑者居心不良。很遺憾,我們看到很多公共事件發生之后,當事方都喜歡惡意揣測,去懷疑對方的出發點。這是一種不健康、不正常的思維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