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歐債危機恐慌氣氛有所消退,市場信心恢復,經濟數據初步好轉,大宗商品市場整體趨勢開始回暖,最困難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首先,制造業回暖刺激有色金屬需求。據調查,今年1月份全球30個國家的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1.2,比去年12月上升了1個百分點。30個國家中,美國制造業增長速度達到2011年6月以來的最高值,印度工業部門增長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德國制造業指數為51,中國的PMI指數也回升至50.5。這些數據顯示,全球制造業開始回暖,先前的悲觀預期有所改觀。制造業作為有色金屬消費最重要的領域,其率先回暖預示著整體市場趨勢轉向復蘇。我國有色金屬需求回升的重要跡象是一段時期以來國內銅、鋁、鋅等有色金屬進口量明顯增加。據海關統計,2011年四季度中國銅、鋁、鋅等三種主要有色金屬進口同比增幅都在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造業回暖的同時,作為刺激內需、穩定增長的重要措施,今年全國保障房施工建設力度將明顯加大。按照目前掌握情況,建設部已于2011年四季度與各省市簽訂2012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標責任書,計劃新開工建設保障房700萬套以上,再加上過去兩年結轉的在建項目,2012年整體保障房在建規模將達到1800萬套。同時,國家在資金方面采取保障措施,要求新增地方政府債券收入要優先保證保障房,試點城市房產稅收入要專項用于保障房建設,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安排部分資金保障棚戶區改造,從城市維護建設稅、城鎮公共事業附加費、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收入中安排資金,建設保障房的配套基礎設施等。由此可見,如果不出意外,新一年內保障房的實質性施工力度要明顯高于2011年,這對于包括有色金屬在內的各種金屬材料需求形成有力支撐。 第二,產量增速減緩改善鋼鐵供求關系。2011年下半年,全國鋼材價格出現較大幅度跌落,一些鋼鐵企業嚴重虧損,表明部分鋼鐵產品已經接近或者低于成本線,從而使得產能釋放力度受到很大抑制。據統計,2011年全國粗鋼產量增長8.9%,其中最后四個月的粗鋼產量平均增速只有4.1%。這實際上是近幾年來的較低增速,僅比2008年高一些,明顯低于前6年平均13.8%的增長水平。進入2012年一季度,國內粗鋼產量增幅繼續回落。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月中旬全國粗鋼預估日產量166.9萬噸,旬環比下降1.3%。全國粗鋼產量增速的持續回落,有助于改善市場供求關系。 第三,地緣政治擴大石油風險溢價。進入2012年,由于中東局勢繼續動蕩,石油價格中的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擴大,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一直在100美元/桶價位徘徊。有觀點認為,目前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中的地緣政治風險溢價不低于10美元/桶。如果中東局勢繼續惡化,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將會迅速提高到120美元/桶、150美元/桶,甚至200美元/桶的更高價位。 第四,惡劣氣候推波助瀾農產品價格。新年伊始,世界一些地區遭遇極寒天氣沖擊,國內春旱亦開始顯現,糧食、油料、棉花等農作物收成堪憂。如果因為極端天氣引發大面積減產,勢必收緊全球谷物供應。有資料顯示,俄羅斯兩個月可能加征關稅,限制糧食出口。不僅如此,即便有關方面通過積極努力戰勝自然災害,也會顯著增加抗災成本,推高相關產品市場價格。 第五,信心恢復有助橡膠行情回升。2011年下半年引發橡膠市場行情下滑的最大抑制因素,在于毆美債務危機恐慌氣氛蔓延,禍延國內外汽車與住宅消費,下游需求企業生產增速普遍大幅回落。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汽車產量僅增長3%,同期住宅銷售更是疲軟。經過一段時期“磨合”,市場對此因素有了一定心理消化與措施防范。與此同時,橡膠消費企業與貿易商普遍去庫存化,將庫存減少到最低限度,以抵御風險。據海關統計,2011年全國各類橡膠進口總量為354.5萬噸,僅比上年增長1%。其中合成膠進口量下降7.7%。據此分析,現階段國內橡膠庫存量并不是很大。 另一方面,全球危機對于實體經濟的沖擊力度也在放緩。目前美國經濟數據出現一些利好,失業率有所下降。前不久,希臘與投資者達成初步協議,希臘將在減縮支出的條件下獲得歐盟伙伴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援助。如果進展順利,希臘“硬性違約”可以避免,并為意大利債務問題的解決帶來希望,從而消除歐元區崩潰的恐慌氣氛。隨著歐債危機趨于和緩,汽車與住房銷售復蘇有望加快。受其影響,橡膠市場會重獲信心,有助于橡膠價格回升。 第六,流動性沖擊引發黃金價格再創新高。筆者認為,今后歐美國家高額債務問題的解決,主要途徑只能是繼續印刷鈔票,不斷釋放流動性。因為這些國家欠下的債務實在是太多,無法通過正常途徑以“真金白銀”進行償還。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7月,世界86個國家和地區的債務總和接近45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90萬億元人民幣,與全球前五大經濟體——歐盟、美國、中國、日本、印度2010年GDP總量大體相當。目前美國政府債務總規模已經超過15萬億美元,與其經濟總量相當。因此,除了繼續大規模印鈔外,并沒有更好、更現實的出路。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債務危機解決的最后手段,只能是歐洲央行印刷歐元解決。 如果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國開動印鈔機,實行數量寬松,世界各國大量流動性涌入市場勢必使得既有物質財富,也包括金屬、礦石、焦煤等物質財富被不斷稀釋,從而推動價格上漲。在這方面,避險功能最強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將首當其沖。從中長期來看,黃金價格可能重回1800美元/盎司,并且躍上2000美元/盎司甚至更高價格。即使出現較深幅度的暫時調整,黃金價格的揚升趨勢難以改變。 當然,全國大宗商品市場曙光顯現,可能表明最困難時期已經過去,但仍然不可掉以輕心,大宗商品市場前景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要防范可能出現較大反復。 一是歐債危機風險并未完全消除。歐元區主要國家仍存在意見重大分歧,可能掣肘有效措施及時出臺。受其影響,一些歐洲國家硬性債務違約,引發歐元區衰退甚至解體的風險并未完全消除。 二是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不平衡。比如,在全球制造業回暖的同時,歐元區制造業指數依然低于50,連續第6個月處于萎縮狀態。歐元區內部發展差距也在擴大。今年1月份德國制造業指數為51,而希臘的指數卻跌至41。 三是中國出口不容樂觀。去年四季度中國出口增速急劇回落,其中12月份出口同比增幅為13.4%,低于全年累計增幅7個百分點。從今年1月份PMI分指數來看,新出口訂單指數僅為46.9,比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由于債務危機,歐美國家紛紛削減開支并壓縮消費將不可避免,進而為中國大宗商品的直接出口與間接出口蒙上一層陰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