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去年那場破壞力極強的洪災給泰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但在泰國新政府以及全國人民的努力下,泰國國民經濟正逐步走出洪災泥淖,全面恢復正常,2012年宏觀經濟形勢向好。 根據泰國有關方面統計,去年洪災后的第四季度,泰國經濟增長為-5%,其中工業生產指數重挫34.4%,外國游客人數也減少了4.4%,初步估計去年全年經濟增長僅為1.1%—1.8%,大大低于4.5%的年初既定目標。 大災面前,泰國新政府及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全力抗洪救災,積極恢復生產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據初步統計,去年12月份工業生產指數開始好轉,從11月萎縮47.2%,降至12月的25.8%;出口降幅也從11月的14.4%縮窄至12月的2%;農業生產逐步恢復,服務業和旅游業快速復蘇。此外,泰國經濟穩定性仍處于良好水平,民間消費及投資恢復增長,資本商品進口額由11月份下跌4.1%轉為12月攀升13%,去年12月的通貨膨脹率為3.5%,失業率0.8%,外匯儲備為1750億美元。 泰國曼谷大學研究中心報告顯示,本地經濟學家對未來3個月泰國經濟的信心指數位于63.41,未來6個月的信心指數達到72.19,兩者都高出基準數據50,普遍看好泰國經濟未來3-6個月的前景。根據泰國有關機構及多家銀行預測,泰國國民經濟今年第1季度將增長2%,第2季度增長3%,第3季度增長5%,而第4季度增長率將高達7%,2012年全年經濟增長率可望達到甚至超過5%。 泰國總理英拉近日在《解讀2012經濟成長率》的研討會上表示,鑒于國民經濟基礎日漸雄厚以及政府不斷采取的促進措施,相信國民經濟將在今年第二季度全面復蘇,希望國民經濟全年增長率能達到5%。 英拉表示,政府的經濟復蘇促進措施主要包括三個內容:一是大力促進出口。在繼續重視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與泰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國家的出口市場外,還將努力將出口歐美市場的風險分散至中東及亞太其他國家和地區。二是加快發展國內以及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吸引外國投資,力爭將泰國發展成為東盟地區的貿易中心。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之一是連接安達曼海、泰國灣、印度的深水港項目,為配合深水港的建設,政府還將撥巨資加快其他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比如高鐵等交通樞紐項目。國內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金額初期為2.27萬億泰銖。與此同時,政府還將投入3500億泰銖建設和改善該國的水利、防洪設施,以有利于防御自然災害,促進就業并刺激經濟發展。三是增加民眾購買力,刺激國內消費市場,促進中小型企業產品流通。通過各項政策如鄉村基金、發展女性權利基金等,促進家庭和中小型企業消費增長。民眾消費力的提高,將有助中小型企業銷售額的提高,從而積極支持國民經濟的復蘇發展。 有分析認為,推動泰國2012年經濟成長的動力,上半年主要來自修復受災固定資產的民間消費,以及官方及民企用于災后重建而發放的各種信貸;下半年則需要依靠官方及外商的投資,其中包括與防洪治水有關的投資項目,金額大約為3000億泰銖—3500億泰銖。另外2012年的全國各項基建投資項目,總金額高達2.3萬億泰銖。 泰國中央銀行表示,2012年央行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仍將維持原定的大方向,并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央行同時指出,為繼續恢復災后生產以及應對未來的挑戰,泰國應該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國家的總體實力,政府應該繼續實施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吸引國內外的投資者,并幫助私企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有效規避風險。 此間經濟專家同時指出,2012年泰國經濟發展前景明朗,但是仍需要密切關注可能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國內外重大問題,其中包括歐債危機的解決方案及進展,世界主要經濟體未來經濟走勢及政策,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及深化合作,全球性氣候反常及自然災害,以及影響國內政局穩定的不利因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