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那個叫羅迪的網友自己都想不到,他寫的一則投訴三亞旅游業“宰客”的微博,會引起這么大反響:先是網友大規模吐槽自己被宰經歷,之后媒體跟進。 就當初微博反映的“三個菜4000元”的事來說,似乎陷入僵局——爆料人未與當地工商聯系,指證宰客。不排除當初爆料與事實有出入,但網友集體投訴、記者跟進報道,可確認當地旅游環境大有問題,甚至是“天下苦三亞久矣”。 而三亞當地媒體《國際旅游島商報》在昨日頭版頭條呼吁爆料者“站出來”。日前在通報會上,三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孫蘇表示,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那些惡意詆毀三亞聲譽的人。眾多網友卻將此解讀成——如果抱怨一下,就成了惡意詆毀,那么誰還敢去三亞旅游? 還有報道稱,游客在三亞游玩時總是“提心吊膽”,比如機場黑車開出雙倍價錢,正規的哥竟不敢吱聲;打車一律議價,價低公然拒載;買單時有爭議,被厲聲指責;甚至已坐上出租車,飯店稱“少收200元”,一個電話打給司機,居然被強載返回飯店,人身安全都難以保障。相比三亞的天堂美景,有人將此種遭遇形容為“地獄之丑”。 而政府監管部門應對卻不靈敏,F成證據是,三亞方面此前一度稱三亞春節期間“食品衛生、誠信經營等方面”零投訴,后又改稱“海鮮排檔、水果零投訴”。這個“零投訴”頗有來歷:據去年7月當地新聞,當時三亞已實現2010年“五一”至2011年端午節,連續9個節假日海鮮排檔欺客宰客“零投訴”。 一邊是民眾訴苦,一邊是“零投訴”的不敗金身;一邊是天堂之美,一邊是“地獄之丑”,何等荒謬? 2月1日,海南省副省長、三亞市委書記姜斯憲出面道歉。還是姜斯憲副省長說得坦率:我們要意識到實際上這個問題存在的嚴重程度,要高于我們所接到的投訴所反映出來的程度。 客觀講,旅游業中的丑惡現象并非三亞一地的“特色”,此次事件的輿論升級與不少人的經歷和對國際旅游島的期望有關。“愛恨交加,”就像很多人說的,“我們只有一個三亞! 自2009年末國務院提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以來,海南旅游業就進入快車道,種種優惠政策試水、硬件項目上馬。而相對于三亞有多少家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入駐,主辦了多少屆世界小姐總決賽,普通游客更關心能否有一個輕松安全的旅游環境:坐出租車不怕被拉到黑店,吃個海鮮不會心驚肉跳。 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這是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應有之意。當初《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規定:海南要在旅游餐飲、住宿、交通、景區、旅行社、導游、購物及應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旅游服務標準體系。加強旅游行業誠信體系建設,規范景區門票價格,整治“零負團費”、虛假廣告等,嚴厲打擊價格欺詐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建立健全旅游投訴處理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強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當地領導稱:這幾年三亞市的旅游業發展迅速,有“成長的煩惱”。三亞也確實在服務業治理方面屢出措施。國務院正式提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只有2年多,但就三亞來說,自1988年制定出第一版城市總體規劃以來,20多年來三亞的定位始終是旅游城市,并努力與國際服務標準接軌。三亞的競爭對手,應是夏威夷、普吉島等國際旅游勝地。若缺乏起碼誠信、安全的消費環境,何談國際旅游島? 當地領導表示:將以這次事件為契機,實實在在做好市場監管,對這群害群之馬將堅持零容忍的態度。 昨日的《人民日報》刊文直指三亞的管理之弊:處罰力度小,違法成本低;部門配合不協調,形成監管漏洞。 眼下,當地能否給出具體整治規劃,不要一陣風、搞運動。明碼標價、取締黑車、司機不拒載、海鮮店不宰客……這些基本要求能否做到?旅游不再步步驚心,只是國際旅游島的門檻條件。除了天堂美景,三亞還需要打造天堂級的服務,這樣的國際旅游島才實至名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