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產業空心化難以逆轉
|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黃平
|
|
2012-01-18 作者:記者 徐培英 滿璇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字號
大
中
小】 |
|
經濟參考報:2011年,美國經濟雖有好轉,但失業人數居高不下,您認為根源在哪里?當前美國經濟的最大難題是什么?需要如何進行調整和改革? 黃平:美國經濟的增長比2008、2009年有了明顯的好轉,但是目前美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有增長無就業,或者經濟有復蘇,就業無緩解。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最新統計,美國2011年12月的失業率是8.5%,但是這個數據并不全面,如果把那些放棄找工作的人計算在內,按照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估計,實際的失業率在15%。美國失業工人中,有的根本就不去找工作了,而當他們不去找工作之后,他們就不在失業率的統計數據當中,如果算上他們,事實上的失業要比8.5%嚴重得多。 我認為,當前美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產業的空心化。實體經濟少了,制造業大量外移,這就帶來了嚴重的失業問題。美國經濟內部的問題除了金融界、銀行界的問題外,更重要的是經濟空心化,實體經濟、制造業都外移到美洲、亞洲,例如墨西哥、越南等成本較低的國家和地區。前一段時間,美國有人批評喬布斯,為什么“蘋果”的銷售那么好,卻沒有拉動美國的就業,反而促進了亞洲國家60多萬人口的就業。喬布斯回答說,如果美國本土能夠給“蘋果”提供三萬工程師,我馬上就能把這60萬就業帶回美國。資本要向低成本高回報地區流動這是規律,美國要想重新搞實體經濟,解決空心化問題,也很難,因為這個不是具體政策問題,而是結構問題,產業結構出了問題。
經濟參考報:是否可以說,美國的經濟結構使得教育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已經讓美國在人才結構上不再適合發展實體經濟了? 黃平:教育結構是整個結構問題的一個體現。目前美國許多大學中學習工程學的不如過去多了,而且很多不是美國人,而美國的大學生雖然很多,但是學工程的甚至少于學養生、栽培、保健等學科的。目前,美國兩黨在許多問題上都無法達成一致,政治兩極化嚴重,反映在經濟領域問題就更加復雜。克林頓時代是美國的知識經濟、軟件業等發展最好的時期,就業問題也有所好轉。那是美國冷戰結束以來最好的時期,從那以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經濟參考報:2012年是美國的大選年,美國政府會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嗎?美國經濟能否走出低谷?如果經濟不能明顯好轉,美國是否會推出新的刺激政策? 黃平:的確,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美國政府肯定會推出一些措施,但是我認為,既然美國的經濟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而不是政策性的問題,那么,不是說布什的政策錯了,奧巴馬一上臺政策一調整,就能見到效果。有些政策雖然有些效果,但也是杯水車薪。從某種程度上說,產業空心化是很難解決、很難逆的,因為資本總是流向低成本、高回報的地方。至于會不會推出新的刺激政策,我認為大選之前,民主黨為了競選需要,應該會推出新的刺激政策或別的什么政策,至于這些政策能否見效則另當別論。當然,政策能否通過還不好說,因為政策涉及到預算、稅收等。雖然美國的主要問題是結構問題,但現在政治兩極化問題非常嚴重。 奧巴馬政府推行任何政策都有難度。無論奧巴馬本人也好,他的團對也罷,真正懂經濟運行的人才比較缺乏,并且其協調能力也不強。年內能否有多高明的政策出臺并見效,我持懷疑態度。 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受歐債危機等影響,美國今年經濟能否實現復蘇,不僅取決于美國自身的經濟。經濟泡沫破滅后,美國和西方經濟將在一段時間內在低端運行,我認為是L形、而非W或是V形。這次危機是否比1929年的經濟危機更加嚴重,目前還無法斷言。這里面有一個新的變數,那就是新興經濟體目前總體說來運行狀況良好,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世界經濟重組也是完全可能的。雖然新興經濟體還沒有達到“西方不亮東方亮”的程度,但新的區域經濟增長點,比如亞洲、亞太地區,甚至大亞洲等已經形成。這些地區經濟的規模、增長速度等還在走強。 總的來說,2012年美國經濟因為有大選這個因素,不確定性增加,何況現在還有占領華爾街等社會問題。因此,美國經濟恢復有一定難度,可能還要在低端運行很長時間。短期來看,大選前可能走出低谷。但長期來看,未來3至5年西方經濟都前景黯淡。西方經濟戰后那種“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世界其他地區也不再只是提供資源、勞動力讓西方繁榮了。
經濟參考報:您認為美國新的增長點會在哪些方面?如果美國在新的增長點上發展順利,能否解決失業問題? 黃平:美國的政府部門、管理部門、企業,都會重新尋找新的增長點,在某些領域,比如生物工程領域、信息技術領域、金融領域等有可能再造輝煌,因為這些方面美國確實是有優勢的,不能小看。美國現在仍然是世界最強的,包括經濟、軍事、科技、教育等領域。美國的自我修復能力也不可小看。美國可能會從生物、信息、金融、新能源等領域搶占新的制高點,重新走出經濟低谷。但是,即使美國從這些領域中重新復蘇了,美國低層次人口的失業狀況仍然無法解決。在美國,這些低技能、低收入、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有很多。美國不像歐洲,歐洲是個福利社會,而美國不是。美國的貧富差距很大,社會福利保障是最差的,美國的醫療保險也是商業保險,不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美國窮人生病也看不起,失業也沒有像歐洲那樣的保障。當然歐洲福利社會有福利社會的問題,老齡化嚴重,政府的福利開支過大,等等。而美國政府對低端人口的培訓教育是完全放任自流的,他們政府不搞什么培訓。只有企業自己搞培訓,但現在適合這些低端人口的企業外移了,這些人口的就業培訓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低端人口是美國一個很大的問題。美國經濟如果長期在低端徘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將是不可忽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