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標普下調了歐元區9個國家評級這件事情再糟糕,也一定沒有希臘違約糟糕。 本周全球市場仍然將目光緊盯歐元區,但不會簡單地糾結于降級一事,因為更重要的是本周即將看到奄奄一息的希臘能否撐得過今年春天。 上周四和周五(1月12日和1月13日),希臘及其私營債權人的債務減記談判在唇槍舌劍后仍然以談判破裂而不了了之,盡管很可能在本周三(1月18日)恢復談判。希臘必須就債務重組計劃達成協議,否則其可能在3月20日145億歐元債券到期時面臨無序違約的風險。 歐元區領導人與IMF去年10月份達成協議,為希臘提供規模1300億歐元的第二輪救助計劃,但是銀行部門債權人將自愿減記50%的希臘國債投資,總規模為1030億歐元。這項重組計劃旨在將希臘的債務負擔削減1000億歐元。 由于希臘債務局勢日趨惡化,經濟增長遙遙無期,包括IMF在內的主要國際債權人希望私人部門能夠提高希臘債務的減記比例。 如今,擺在希臘面前的道路異常險峻:倘若私人部門債務減記計劃可以在3月期限之前完成,那么希臘就可以松一口氣,因為這筆龐大的債務將至少減半,且可以在多年后才償還。 但如果沒能達成協議的話,歐元區的“潘多拉之盒”恐怕就此打開:希臘需要國際資金援助來償還債務,否則希臘將無序違約。但國際債權人并不會樂意在私人部門減記協議不能達成的情況下投入資金,盡管希臘違約的后果會很嚴重。 會有多嚴重? 只有時間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但光想一想就可以看到的負面影響包括不計其數的金融損失、歐洲的危機管理能力也將受到廣泛質疑、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也將遭到打擊,并傷及歐元區所有政府的雙邊貸款,以及無法估量的全球市場連鎖反應。 更糟糕的是,希臘債務違約也將可能加劇有關歐元區分裂的辯論。 無論如何,希臘應該牢記的一點是:即使違約是不得已而為之,但離開歐元區將會是一個絕對的政策錯誤——對于歐元區任何一個外圍國家而言都是如此。 如果看一下所有影響歐元區弱國經濟表現的結構性問題,包括過度監管的商品市場、僵硬的勞動力市場、工資過高的公共部門、勞動力水平較低等,其中沒有任何一個因素會由于匯率調整而得到改善。事實上,離開歐元區只可能會導致上述結構性弱點如荒草般更加瘋狂地繼續生長。更何況,這些國家本身也沒有足夠的出口基礎來從貨幣貶值中獲益。 與此同時,希臘要付出的代價則太高了:金融資產大量損失、金融體系遭受沖擊、經濟生產急劇衰退、社會與政治動蕩將不可避免地發生。 顯然,離開歐元區,對于希臘本身和其他成員國而言都將弊大于利。 但面對充滿政治不確定性的局勢,沒有人可以不做好最壞的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