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意見領袖”遍地的時代,公眾人物如果幾天不發點驚人之語就會被人遺忘。這也是為什么每每在年度轉換的時候,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會冒險變身成預言家,對新的年景發出一些斬釘截鐵的斷言。
諾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斯蒂格利茨對2012年基本不抱希望,他的預言是,2012年將可能是歐元實驗——歐洲50年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進程高峰的終結之年,將是75年來全世界最嚴重的經濟災難走向更嚴峻階段的開始。斯教授可能也被自己的預言嚇住了,因此說,希望事實證明他錯了。
“末日博士”魯比尼的看法相形之下倒沒這么尖銳,雖然他對2012年的世界經濟前景也不看好。事實上,許多經濟學家對2012年持悲觀態度。德國經濟五賢人委員會成員德-莫洛一向言辭犀利,她也表示,如果歐元區債務危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歐元區不排除在2012年解體的可能。
在這樣一片悲觀情緒中,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德國,從政府到民眾卻對新的一年頗為樂觀。財政部長朔依布勒在德國是著名的“Mr.No”,對這個不茍言笑的政治家來說,不批評就意味贊揚。因此,最近他在接受德國《商報》采訪時的表態就尤為引人著目。朔依布勒明確表示在“未來12個月”將穩定歐元區,消除危機蔓延的危險。他甚至樂觀地表示,“我們已經看到一個真正的穩定聯盟的前景”。德國經濟部長勒斯勒爾之前也做了相當樂觀的表述。他認為“盡管國際以及歐洲的經濟大環境并不理想,德國的經濟實力依然異常雄厚。”德國國內市場的蓬勃發展已經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
與兩位經濟官員同樣樂觀的還有許多德國民眾。一項民意測驗表明,有49%的德國人認為2012年會過得更好。而德國經濟研究所對德國46個重要的行業協會的問卷調查表明,德國的支柱產業信心十足:汽車機械制造、化工、手工以及建筑業都預計2012年的營業額至少不會下降,或許還可以有所提升。26家行業協會預計明年的產量或者銷售額高于2011年,9家行業協會認為2012年的情況會與2011年持平。
德國人的樂觀從何而來?其實很簡單,還是基于“德國制造”。
2010年德國出口增長18%,2011年估計也在10%以上。2012年出口可能大幅回落,但還會有一位數的增長。過去兩年德國經濟以3%的速度增長,主要靠的就是出口拉動。出口持續增長背后是堅挺的德國制造業。不僅是大企業信心十足,據德國工商聯會的調查,德國44%的中小企業對前景表示樂觀,23%的中小企業期待2012年有更好的表現。制造業的欣欣向榮使得勞動力市場表現良好,迄今為止德國的就業人數創歷史新高,失業率為20年來最低,勞動力市場需求旺盛。就業市場的良好又帶動了私人消費的發展。據德國經濟部的統計,私人消費已占到德國GDP的53%。這又成為德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德國政府預計2012年經濟增長會放緩到1%。雖然不多,但照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許特爾的樂觀說法,這“可以表明經濟仍然處于向前發展的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