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全球金融局勢尤為詭異的一年。 從金融事件背后隱藏的國家競爭戰略來看,無論是美國祭出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還是玩得全球心跳的“美債抽風”,乃至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與歐元體系危機,均體現出在當今極為復雜的經濟與金融格局變遷的關鍵時期,作為既有國際金融秩序的設計者與主導者為了維護在全球頂層分工中的優勢地位有意為之的非合作性博弈。到了2011年年末,原本在主要經濟體中經濟發展形勢最好的中國突然遭到國際金融資本的強烈阻擊,更凸顯國際金融競爭形勢的險惡?磥,并不欠缺成為金融強國基本要素的中國,盡管有望在全球資本流動與金融博弈中扮演更為積極與主動的角色,但當今的資本主導國與依然強大的跨國資本未必樂見此種圖景呈現。 在經典資本主義國家最為集中的歐洲,如今卻因為主權債務危機而使得某些抗擊打能力較弱的國家命懸一線,這再次無情證實,當今世界最懂得玩金融戰略與戰術的國家肯定不在歐元區。即便是工業實力雄厚的德國也還不是頂尖金融高手。這里必須提及英國,偏居英倫三島的英國盡管在實體經濟層面已經降為二流強國,卻是當今世界不折不扣的第二金融強國。英國人對金融領域的專注與飽含國家智慧的金融發展戰略,確實值得德法等歐洲大國反思。曾經前景無限美好的歐元區,頭頂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光環,在很多經濟指標方面把美國都甩在身后?墒牵谖沼兄T多機制化霸權手段的美國面前,歐元區經濟的致命脆弱就暴露出來了。 過去30多年來,為保住在全球金融與產業分工領域的頂層地位,繼續低成本獲取超額利潤,美國經常交替運用金融與貿易手段來打壓主要競爭對手的現實挑戰。即便是面對盟友日本和歐盟,也不例外。誰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日本與美國結成了緊密的戰略同盟關系,但當日本在實體經濟與金融領域的發展威脅到美國現有地位時,山姆大叔還是毫不猶豫地舉起了金融鍘刀。精明但不高明的日本財經大佬們做夢也沒想到,身為大哥的美國竟然會對自己下如此狠手。1985年的一紙“廣場協議”奪去了日本的匯率主導權,表面看似強大的日本金融業因此幾乎遭到毀滅性打擊,曾一度雄心勃勃的日元國際化的步伐此后再無實質性突破。從戰略競爭的角度來看,經過這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金融戰略鎖定,日本基本失去了挑戰美國全球經濟與金融主導國的現實可能性。 在日元失去挑戰美元的機會之后,美國人發現,在這個世界上,能對美國現實與未來核心金融利益構成實質性威脅的權力符號主要有兩個:歐元和人民幣。想必領悟邁爾克·波特《國家競爭優勢》核心思想的人都知道,占據主導地位的現實力量,是不會輕易接受新競爭者與自己平起平坐的。所以,世人看到,在歐元問世至今的12年間,可謂跌宕起伏、命運坎坷。特別是2007年發端于美國的國際金融危機,通過極為暢通的美歐金融傳導機制很快在歐洲產生了“達爾文主義”式的沖擊,很快,希臘等歐元區最薄弱環節開始掉鏈子,現在甚至連意大利這個G7成員國也快守不住了。曾被寄予厚望的歐元,終于演變成為歐洲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 足見,貨幣作為美國主宰全球戰略資源分工的最后堡壘,是華盛頓難容他國染指的超敏感地帶。美國今天在金融領域的國家競爭戰略是清晰的:在英國的積極配合下,確保對全球金融秩序的主導權與金融產品的定價權,絕不容許資本主義體系內出現可以挑戰美國的統一力量;另一方面,借助國際金融資本,設法遏制近年來積極尋求不斷擴充行為邊界的人民幣的影響力。 目前,由美國主導、英國配合的全球貨幣大洗牌,已步入催生歐元解體的關鍵時期。假如歐元體系果真崩潰,則全球貨幣博弈格局有可能進入美國繼續握有儲備貨幣地位,同時力壓中國擴充人民幣國際化的新階段。一場不以中國意志為轉移的金融大博弈,可能正在逼近我們。 在此關鍵時刻,中國尤須冷靜思考與檢視金融國際化的諸多風險。從英美等金融強國發展路徑的演變歷史來看,基于經濟實力成長謀求提高在全球金融分工中的地位進而主導國際金融秩序,只是現行工業化國家邁向金融強國的動因之一。一流的工業經濟體系、成熟與完善的國內金融市場、健全與完備的金融法律制度、敏感的風險意識以及與時俱進的金融監管,才是支撐金融國際化的內生性條件。在上述要素發育不成熟之前,中國的金融國際化戰略切不可急于求成。 就以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來看,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既不能過于保守,也不能“拔苗助長”。因為按照我們的設想,人民幣國際化并非簡單的可兌換,而是有很高的標準和層級。首先是可替換;其次是要全功能的,國際貨幣的所有功能都要具備;其三是要大比例,即在國際貨幣體系與貿易與投資結算中要有足夠的分量。假如中國保持目前的發展態勢,人民幣遲早會加入由美元、歐元、日本和英鎊等主要貨幣組成的特別提款權(SDR)俱樂部,并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但這不能簡單地靠政府、企業和輿論的推動,主要還要靠一個內生的發育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近一段時期以來,國內外熱衷于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輿論,有不少不免過于膚淺,甚至有害于人民幣國際化的內在邏輯。 中國在穩步推進金融國際化戰略過程中,既要看到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以及成為金融強國的美好前景,更要看到面臨的諸多約束條件。我們必須充分估計到中國在成為金融強國之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并相應做好理性應對不斷出現的基于既有經濟與金融秩序而生的各種壓力和干擾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