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本月初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連續多日跌停或接近跌停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尤其是業內人士,更是關心人民幣匯率的巨幅波動會否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形成影響。筆者認為,短期波動絕對不能也不會影響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取向。
回顧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歷史進程就可以發現,市場化一直是人民幣形成機制改革始終堅持的方向。1994年1月1日,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企業和個人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銀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形成市場匯率。中央銀行設定一定的匯率浮動范圍,并通過調控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2005年7月21日中國再次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對美元一次性升值2%以后,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與此同時,深化外匯體制改革,理順外匯供求關系、加快外匯市場培育,市場決定匯率形成的技術平臺基本形成,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加。2010年6月19日,中國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總體而言,17年來,在外匯供求關系的作用下,人民幣雙邊和多邊匯率總體保持了穩中趨升的走勢,人民幣匯率正逐漸趨于合理均衡水平。1994年匯改以來至2011年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36.9%。截至2011年8月末,按照國際清算銀行口徑計算的人民幣對主要貿易伙伴的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累計升值33.4%和58.5%。在國際清算銀行監測的58種貨幣中,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分別排在第13位和第10位。
本月初以來人民幣對美元連續多日觸及跌停,主要反映了美元需求旺盛,但美元需求旺盛和人民幣匯率的下跌并不代表熱錢的大規模流出。根據外管局數據可計算出,10月的收匯結匯率為61.67%,較9月的68.2%驟跌6.53個百分點;付匯售匯率63.7%,較9月的59.1%增4.6個百分點,這說明結售匯順差的減少更多的是由結匯減少導致的,售匯雖有所上升,但尚不能表明熱錢大規模流出。那么,近段時間為什么美元需求旺盛?一方面,臨近年底企業集中購匯以應付正常貿易往來,導致對美元需求上升;另一方面,在短期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一些急于購匯的進口企業或出國居民擔心人民幣貶值,欲提前購匯以避險和保值。更重要的是,人民幣在岸匯率與離岸匯率之間的價差持續,一些在境外有子公司的大企業在內地買美元,在我國香港市場賣美元進行套利。由此可見,對美元需求上升,更多的是源于國內私人部門資產轉換,即人民幣資產轉成美元資產,而并非是美元的大規模流出。不久的將來,隨著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人民幣還會重回穩中有升的軌道。
由上述可見,我們大可不必對眼前的人民幣匯率連跌現象驚慌失措,還是要從大局著眼,從戰略著手,在新的一年,應堅定不移地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首先,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使匯率更加貼切地反映市場需求,讓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讓價格形成更具合理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其次,要努力促進人民幣可兌換、外匯市場發展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有機結合。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繼續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有序拓寬資本流出渠道,為匯率形成機制日趨完善和外匯市場走向成熟打下必要的體制性基礎;大力發展外匯市場,當前尤其是應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制度,不斷完善價格發現機制,努力創造條件推出更多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交易品種,為企業提供新的外匯對沖和避險工具,為匯率形成和外匯資源配置提供有效的場所;不斷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為國際收支和外匯供求的調節提供有效的經濟杠桿。
再次,要密切關注國際形勢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加強對跨境資本的有效監控,尤其是要進一步加大對熱錢異常流入流出情況的檢查和打擊力度。一是外匯管理部門在強化對企業、銀行和個人異常資金流入的非現場監測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大對異常資金流出的非現場檢查力度,切實防范和化解異常資金流入流出的金融風險;二是進一步提升檢查手段,不斷完善“外匯非現場檢查系統”,擴大數據來源,優化監測分析指標,并根據外匯收支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監測指標,還要不斷加大大案要案查處力度。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應急措施。盡管當前并未發現熱錢大規模撤離中國跡象,不過,應防患于未然,一旦熱錢大規模撤離變成現實,其快進快出的高度流動性必將對我國金融系統造成沖擊。為此,相關部門應該針對這些不良影響提前制定相應的應急之策;四是要繼續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基調和取向,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積極作用,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努力讓國內市場的資產價格降低到合理水平,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