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亮點”在哪?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財貿所所長高培勇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財政政策要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民生領域投入,積極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這意味著結構性減稅將成為明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高培勇說。
高培勇說,對于減稅,特別是結構性減稅,大家并不陌生。2008年,為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們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包括了結構性減稅的內容。只不過,結構性減稅并非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而只是作為配角,在以增加政府支出、擴大公共投資為主要內容的積極財政政策操作中扮演了輔助角色。
最近幾個月來歐美經濟形勢持續震蕩,對處于緩慢復蘇中的全球經濟形成了極大的沖擊。這種沖擊,在短期內尚難有根本性改變。由此而形成的輻射影響,必將拖累中國經濟,甚至使得未來一年的經濟運行充滿變數。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明年中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不意味著將今年以來的政策內容‘全盤復制’到明年。”高培勇表示。鑒于國內外經濟形勢已經發生實質性變化,2012年的操作肯定不同于2011年。其中,最大的一個改變是,結構性減稅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增支,成為明年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載體。
高培勇分析,2012年財政上的擴張舉措,其力度將有所控制。作為實行預微調的一種可選擇的手段,減稅的優越性不言而喻。
盡管明年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會給中國經濟造成拖累,但總體上這種不利影響的程度,不會高于2008年末和2009年初。因此,在財政政策上,不需要推出類如2008年末和2009年那樣的超劑量、大規模的擴張性措施。當前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預調和微調,其擴張性操作可以相對從容。
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顯得更為緊迫。而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擴大公共投資,這種“粗放型”的擴張對于經濟結構的負作用已經逐漸凸顯。因此,積極財政政策的擴張性操作也必須著眼于“精細化”,在保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尋求平衡。
“從全國財政收入情況看,明年我們有必要、也有能力實施較大規模的減稅。”高培勇說,從今年前11個月的全國財政收入增長態勢看,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超10萬億元已無懸念。這肯定會進一步推高已經引致頗多爭議的當前中國的宏觀稅負水平。即便把實施財政擴張的一系列因素統統考慮在內,實施一定規模的結構性減稅也是必要的。
在中國現行的稅制結構下,可歸入間接稅或稱流轉稅的稅種主要有三個: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其中,增值稅塊頭兒最大,它的收入占比,在2010年,是全部稅收收入的39.5%。消費稅和營業稅的收入占比,則分別為9.9%和14.4%。
實施結構性減稅,具體應該從哪些稅種入手?“在財政所能承受的范圍內,盡可能地放大結構性減稅的效應,應當是我們的重要著眼點。”高培勇說。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方案已經公布,營業稅終歸要被增值稅“吃掉”,這一趨勢已經不可逆轉。“營改增”全面推開后,增值稅收入所占份額將一下子升至50%以上,結構性減稅的主要對象,顯然應當鎖定于增值稅。
隨著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增值稅逐步“擴圍”至營業稅的“地盤”,減稅作用將在三個方面得以顯現:原適用營業稅的納稅人所承受的重復征稅現象將得以減少,從而減輕稅負;因增值稅轉型改革所帶來的營業稅稅負相對上升現象將趨于減少,從而減輕原適用營業稅的納稅人所承受的稅負;“營改增”同時引入兩檔新的較低稅率,增值稅的整體稅負水平將趨于下降。
高培勇指出,這一次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不同于以往的稅收改革舉措。作為現在中國的第一大稅種,它的變化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會為我們提供一個優化稅制結構以及稅收收入結構的重要契機,而且會為我們實施以結構性減稅為重心的積極財政政策提供一個重要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