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房產稅的預期進一步明確,購房者必須有確定的心理準備。
房產稅推出的步伐可能快于預期,試點可能很快擴大。
上海、重慶的房產稅被認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當地房價穩定,公眾能夠接受,高端住宅投資率下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指出,未來房產稅進一步推進的大方向已經明確,今年年底將會對重慶、上海兩地的房產稅試點情況進行總結,屆時會討論和決定下一步擴大試點的方案。
預計明后年房產稅在發達地區試點范圍將有所擴張。這些地區的地方財力正在經受考驗。今年第四季度以來,全國土地收入流拍嚴重,12月6日,中原地產的統計數據顯示,前11個月,全國130個主要城市土地市場總土地出讓金為1.18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5200億元,減少了30%。如果計算全國所有城市,則今年土地財政將可能減少上萬億元。
以往土地溢價最高的經濟發達地區,土地溢價回落越快。房地產成交量大幅下滑,如北京、深圳等地。就房地產公司而言,產品線越單一、范圍越狹窄的公司,日子就越難過。因此,從上海等發達城市的經驗推廣到深圳等地,可謂尺寸吻合。而重慶的經驗推廣到中西部大城市,也相差不了多遠。
房產稅將逐漸取代限購令。
2011年12月底眼看快到,45個推出限購令的城市各自盤算。8個明確提出限購令的城市有7個在2011年年底到期。住建部希望繼續執行限購令,各地面臨財政困難,如果取消限購令,則房價有極大的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雙方處于僵持的過程中,如果不從房產稅等體制上突破,保持長期有效的房地產政策,非常困難。
從國外經驗看,房產稅是支撐基層政府財力的主要稅種,舉凡縣級及以下公共教育、醫療等支出,房產稅是當之無愧的重要支柱。
賈康在接受采訪時,強調了房產稅對于財稅配套改革具有直接意義,認為房產稅可以成為地方稅體系中的主力、支柱型財源,使地方政府的內在動機和市場經濟所要求的政府職能契合。設立房產稅,將使地方政府意識到只要專心優化本地投資環境、提升本地公共服務水平,轄區內的不動產就進入升值軌道。在年年都繳稅所形成的經濟制約之下,需求與供給雙方的行為模式都必然改變,就不會動輒推出一個“地王”。
從1998年之后,通過培育房地產與汽車市場拉動內需告一段落,目前要靠調整房地產與汽車消費稅收,來重新建立財政根基,從生產稅向消費稅、財產稅過渡。而房產稅是未來可以想象的大稅基。
12月6日,中德安聯保險公司通過對銀行、保險等中高端客戶調查顯示,國內富裕人群的家庭平均流動資產在169萬元左右,而每個人平均擁有1.8個銀行VIP賬戶和3.3套房產。若加上固定資產,房地產是富裕人士手中資產占比最高的部分。調查顯示,在全部資產中,房地產價值占比高達72%,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則分別占比14%、4%。
通過房產稅,資產擁有者、資源占據者將付出更多的稅收,同時為實體經濟減稅。以房地產作為增值工具的時代正在過去,逼迫富裕人群回到實體經濟,為中國經濟的未來以及地方財政解決內生的財政難題,是中國經濟關鍵的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