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時期順利開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時期的重要時刻,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全面部署《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確定了我國今后十年的扶貧開發工作,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堅決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認真學習貫徹會議精神,落實《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對于維護群眾根本利益、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推進扶貧開發,特別是伴隨著《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的順利實施,扶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到2010年底,我國貧困人口從改革開放之初的2.5億減少到2688萬。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農村居民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這些輝煌成就,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我國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有力促進了全球減貧事業的發展。 實踐表明,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僅要看其最高水平和平均水平,也要看其最低水平——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況怎樣,貧困地區的發展程度如何。從人類發展和世界范圍來看,扶貧是一項永恒使命。就我國而言,扶貧開發同樣是長期而重大的任務。一方面,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特別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攻堅任務仍十分艱巨。另一方面,隨著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為扶貧開發創造了有利環境和條件。這正是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全新歷史方位——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 今后十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扶貧開發可以大有作為的十年。已基本解決生存和溫飽問題的人口能否如期實現小康,是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小康社會偉大事業的關鍵所在,也是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作為未來十年我國扶貧開發的綱領性文件,《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圍繞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科學把握我國扶貧開發的“變”與“不變”,更加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扶貧開發新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泵鞔_了新十年扶貧開發的重心所在:“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投入力度,把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這些新目標和新任務,符合新階段扶貧工作的基本特征,吹響了新十年扶貧開發工作的前進號角。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解決好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與發展問題,不僅關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也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體現。讓我們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扎扎實實做好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堅決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努力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確保到2020年全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