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央行調整存準率似乎有些突然,但卻反映了高層對宏觀調控手法的某種轉變要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尤其不能讓國際金融巨鱷提前知道。筆者預計未來半年,還要進行至少三次下調。 其實,此次存準率的調整應該在預期之中,因為國家領導人已經在多個重要的場合闡述保增長,尤其是指出“需要強勁增長”。筆者最近在對“保增長”進行分析時,也著重談到“保增長”不僅是對全世界其他經濟體說的,更是對中國說的,尤其是國家領導人特別地談到
“要努力實現強勁增長”。而在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目前只有中國具備“實現強勁增長”的能力和潛力。 保增長與“促穩定”是密切相關的,所謂促穩定就是防風險,尤其是在年末。筆者之前曾預測,11月底之前央行需要明確地發出保增長的信號,所謂預調微調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東西,行勝于言,保增長的唯一信號就是調降存準率,而且要快。因為重大的經濟風險很可能在年底前集中爆發,再晚就有可能使不上勁了。這些風險包括房地產市場急跌所引發的銀行壞賬風險;地方融資平臺因為入不敷出而難以歸還銀行貸款本息風險;還有資金鏈斷裂所可能引發的大面積高利貸市場泡沫破裂風險。這三大風險都與資金緊張相關,因此必須適度放松銀根。 至于當前社會資金面是否高度緊張,雖然經濟學家還在爭論,但央行的行動已經給予了回答不緊張能夠突然間調降存準率嗎?我們再來看幾個數據,今年社會融資總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兩萬多億,相當于下降20%以上,如果考慮到經濟增速9%以及通脹率6%,實際減少資金供應量35%左右。即使我們承認前兩年放得多了,在不到一年時間里收回35%,也應該算是緊縮,而且是力度較大的緊縮談不上穩健。 要穩健,就要突出一個“穩”字,不能讓經濟大起大落,年底前尤其要防范大落風險,明年上半年還要防范。因此存準率還要下調,社會融資量要適度增加,年末貸款增量要突破7.5萬億。此次下調0.5%,大約可以釋放4000億流動性,預計12月可以新增貸款一萬億左右,可以較大幅度地緩解年底前的資金緊張狀況。 保增長就需要明確地回擊做空中國的投機客不要輕易地攻擊中國。最近海外做空中國的勢力很猖獗,大肆地從內地和香港撤離資金。具體表現就是人民幣匯率向下走和股市暴跌,尤其是央行調整存準率的當天11月30日,B股暴跌了近7%。此時再不回擊,央行責任何在?此次下調存準率既是對做空中國的投機客的有力回擊,也是對人民幣匯率之爭的一種表態:人民幣不會大幅度貶值。 有記者在第一時間向筆者提問:“下調存準率會不會使銀行信貸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筆者覺得問得沒有道理。現在讓商業銀行給房地產企業增加放款,他們也不會放,誰都看得清,房地產市場距離穩定還早,還不到出手相救的時候。目前最需要保的是許多在建的國家級工程,要保證工地不散攤。只要保住了重大基本建設,就保護了很多關聯企業,保住了農民工隊伍;同時需要保住的是實體經濟,尤其是與國計民生高度相關的實體經濟。保住了他們,就保住了供給,保住了就業。當然,也要保股市,不能讓A股滬指跌破2300點大關。當前,保股市主要為了保住投資者信心,同時也保住了消費。滬指跌破2300點,明年誰還敢投資?大家更沒有錢消費,中國經濟談何強勁增長,談何轉型? 當然,社會資金量突然間增加,少量資金肯定會流向樓市。但這無礙于對樓市的宏觀調控,因為適度地撒一點點毛毛雨對樓市的健康調整是有利的。李克強副總理剛剛講了,政府房地產調控的目的是要遏制過快上漲的房價,是為了使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更加繁榮。房價下跌是必要的,但暴跌不受歡迎。下調存準率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房地產市場不能保,但也不能任其暴跌。 總之,下調存準率就為保增長,央行選擇的時機非常好,它向全世界發出了清晰的信號:2012年中國經濟的主基調將更側重于保增長,中國經濟增速不會低于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