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表示,農地城鎮化過程中農民城市化進程滯后,造成大量“偽城市化”農民。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觀察,大量的農業人口在城市的事實居住、工作,造成了我國對于真實城市化水平的嚴重低估。這同樣是一種“偽城市化”。 本來按照設想,在“十二五”期間,中國的城鎮化率,將達到50%以上,進入城市社會。但是,事實并非如此。 據2011年4月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的農業人口接近7億,占比50.3%。從表面上看,城鎮化潛力仍然非常巨大。但是,現在統計城鎮人口并未把流動人口計算在內,實際上大批農民工在城市已經長期居住和工作,如此,則中國真實的城鎮化水平恐怕已超過設定的發展目標。 在此基礎上,繼續推進城市化將面臨后勁不足的問題。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尚有近2億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入21世紀后,目前我國的農村富余勞動力不足5000萬。近年來,中國各個城市出現
“民工荒”,即是勞動力市場出現“劉易斯拐點”的例證。 況且,近幾年來,已經出現“逆城市化”的趨勢,很多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已經使其對農村人口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中國的城市化,面臨著人口來源枯竭的危險。 所以,中國目前階段的城市化,應該是修正其內涵,當務之急,是將目前已經進入城市,但是還沒有正式納入城市人口的大量流動人口,統籌進城市化的宏大棋局之中。將“偽城市化”,轉變為真實的城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