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柳傳志權杖再次成為聯想集團董事長的楊元慶,昨天(11月10日)帶著公司一眾高管開了媒體見面會,算是聯想集團新班子正式亮相。從現在開始,楊元慶將真正帶領聯想集團開始一段楊氏征程,而市場、媒體、投資者、公司股東,甚至柳傳志,都會從現在開始拿起記錄本或者投票器。 雖然從2005年聯想集團收購IBM旗下的PC業務之后,楊元慶就曾接替柳傳志成為公司董事長,并且先后與兩任CEO——老IBM的沃德和老戴爾的阿梅里奧搭檔,但在那四年時間當中,聯想集團與IBM旗下PC業務的整合效果不甚理想,更關鍵的是董事長楊元慶并沒有真正成為公司的核心。在阿梅里奧擔任CEO時期,有一次阿梅里奧在公司高層會議上遇到一個難題,久久不能下決定,就自言自語說要請示一下自己的Boss,旁邊的人就接話說那就去問一下元慶,阿梅里奧搖搖頭說,不是Boss
Yang,而是Boss
Liu。而在那幾年間,已經辭去聯想集團董事長的柳傳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會常常不自覺地談論起聯想集團的整合和變革,似乎并不打算抽離自己董事長的角色。這不禁讓人聯想到PC行業另一家巨頭戴爾公司的有趣細節:戴爾公司創始人邁克戴爾在辭去公司CEO后,曾經長時期與接任者羅林斯共用一間40平方英尺的辦公室,而兩人之間僅僅隔著一道隨時可以打開的玻璃隔板。 而隨著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及由于公司內部整合不力,聯想集團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在2009年初公布巨虧近億美元的黯淡財報之際,在董事會的要求下,柳傳志扯下垂在中間的那道簾子復出擔任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則轉任CEO。柳傳志剛回歸即著手改組公司核心層重設業務架構,帶回了劉軍、王曉巖、喬健等一干在2005年之后逐漸淡出公司高管團隊的老聯想,使得在聯想集團高管層面以及核心決策團隊中,中國籍重新占據多數。另外派出得力干將陳紹鵬負責新設立的成熟市場,將聯想集團在國內所向披靡的市場響應、供應鏈管理、渠道銷售等成功因素復制到拉美、東南亞、俄羅斯等地區。半年之后,聯想集團便實現了扭虧為盈,并且保持盈利至今。 而對于從2005年開始至今將近七年時間里楊元慶的表現,綜合聯想集團內部人士與外界行業人士的評價便是,在擔任董事長的那四年期間,內斂的楊在工作風格上更加Open,英語水平也突飛猛進,具備了國際化的視野,但同時被柳傳志曾經評價為“老虎型”企業領袖的楊卻一度喪失了攻擊性,并且有些Hold不住場面。而在柳傳志重新出山坐鎮的后三年,柳不僅在更多的方面,比如公司股權、人事安排、戰略方向為楊做了鋪陳,還教給了楊一個道理,可以用中國的路子去辦一家國際化企業。 所以在經歷了如此七年之后,從現在開始,聯想集團的一切就要看楊元慶的了。而客觀地說,在柳傳志復出的三年時間里,聯想集團扭虧為盈并且取得靚麗的業績,其實是勢之必然,作為一家中國的PC廠商,聯想集團還有諸多的優勢和空間上升行業頂端。但是超越惠普成為全球最大PC廠商之后的路該怎么走,是楊元慶帶領聯想集團所要面對的真正挑戰。到時候是像IBM當年一樣忍痛割舍包括ThinkPad在內的PC業務,從硬件廠商轉型信息技術和解決方案供應商;還是像三星一樣上下游通吃、多領域并舉;或是一面忍受PC業務增長放緩,一面做大移動互聯業務,與蘋果、谷歌、諾基亞等去搶市場。這些都需要楊元慶做出選擇。而目前,就PC業務來看,與戴爾、惠普等相比,聯想也存在著核心技術較少、對國內市場依賴度過高以及海外市場對品牌認可度較低等等短板。所以真像柳傳志在上周交班的時候所說的,“聯想現在確實是越過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峰,但是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原來我們越過的都是丘陵,在我們的前面才是真正的山峰。”楊元慶只有帶領聯想集團越過了“真正的山峰”,才能成為聯想集團真正的Boss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