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遭到寒流襲擊,成交量大幅度萎縮,價格打折行為愈演愈烈,正有2008年年末那種寒氣逼人翻版重演的態勢。
中國指數研究院最近的報告顯示,上周被監測的35個城市中,28個城市的樓市成交量同比下降,8個城市的成交量跌幅在50%以上。其中,長沙同比跌幅最大,達到76.43%;其次是揚州,同比跌幅達73.02%。重點城市成交量均同比下跌,其中深圳跌幅最大,達65.03%。如今一線城市全線松動,中國樓市的近景的確難熬。焦慮與躁動,可能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樓市的主旋律。
這次樓市蕭條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管理層已經意識到貨幣超發對整個經濟破壞非常巨大,歐債危機和美債信用危機已是前車之鑒。因此,管理層在一定層面上遏制了大量投機性貨幣持續進入樓市的“錢塘潮”。如果一些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鏈撐不住,短期內降價促銷也在情理之中。降價潮蔓延,其中不乏綠地、中海、華潤等超大型房企,降價幅度更是擴大至20%至40%。另有中型房企與代理機構密談整體出售項目,價格為目前市場售價的七成左右。
經過2009年與2010年兩年暴漲之后,中國樓市確實已經有非常危險的征兆了,即如果再不調整,整個市場就會崩潰。主動理性的調整,可以阻止整個中國財富的大縮水,能夠促進樓市健康發展。試問,有誰見過“只漲不跌”的價格呢?但就整個房地產市場長期來說,市場機會依然存在。“摔摔更健康”,調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像股市2007年那樣的瘋漲,結果將整個股市的后勁都透支殆盡了,現在習慣性陰跌加暴跌成為股市的常態,樓市不能學股市。應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理性調整,否則,股災之后下一個便是樓災。
至于樓市是不是已經到了拐點,中國樓市是不是迎來了調整階段,只能說尚未可知。樓市未來走勢的關鍵變量在政府的銀根和地根手里,特別是在銀根上面。如果銀根大松動,貸款大量冒出,市場逆轉并非不可能。但是,從近期高層表態來看,這種可能性近期似乎不太大。溫家寶總理要求鞏固樓市調控成果,稱目前處于關鍵期。可見,近期樓市的資金鏈還要持續緊張。
樓市后市到底朝著哪個版本演繹,我們還需要看政策面實質上到底有何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