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匯金公司自昨天(10月10日)起已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農、中、建四大行股票,并將繼續相關市場操作。筆者認為,這可解讀為政策救市舉措,但此次匯金進場護盤畢竟僅限于四大行,由于目前市場解禁流通市值較以前更為龐大、市場主體更為多元,匯金此舉的影響與以往的歷次救市相比已難同日而語。 說到底,如果不改變二級市場負和游戲的本質,任何救市舉措都只能暫時激起一點浪花;只有推動股市形成自身造血機能和回報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恢復投資人的市場信心。由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決策部門參考。 首先,通過落實中介機構的責任來為發行市場降溫。在新股發行中,經過“詢價與定價”程序確定新股發行價后,規定由參與上市中介業務的承銷商、會計師、律師按發行定價自行認購發行總額20%左右的股票,并設置兩年左右的限售期,剩余部分再向各類投資者公開發售。如此,將可防止中介機構過度偏向上市公司,過度包裝現象將可得到有效制約,也可打消一些公司造假上市圈錢念頭,發行市場將會漸趨穩健、有序。 其次,切實抓緊推出退市機制。創業板以民企為主,公司上市后殼價值基本為民企享有,快速退市機制理應先行一步,否則,若等發起人通過辭職等手段減持得差不多了,再推出退市機制,此時風險就多由社會投資者承擔了。盡快推出退市機制,可以降低當前績劣股或平庸股的估值水平,一些發起人造殼再上市套現的暴利幅度就會大幅下降。 其三,建立上市公司強制分紅制度。對付當前圈錢市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上市公司強制分紅制度。目前二級市場社會公眾投資者居于明顯的弱勢不利地位,應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將凈利潤的40%以上現金回報股民。與此同時,取消紅利稅。 其四,嚴格限制上市公司再融資。上市公司在紅利回報沒有達到上次募資額之前,沒有資格再融資。上市公司實施任何形式的再融資,之前的年凈資產收益率必須達到一定標準(比如6%),而且融資額要限制在公司凈資產的30%以內。 其五,賦予散戶投資人一定的話語權。即使大小非、大小限解禁變成與社會公眾股一樣的可流通股,但只要還沒有在二級市場拋售,其與社會公眾股在持股成本上的巨大差距永遠無法抹殺。因此,有必要借鑒《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及《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指導意見》中的分類表決制度,規定所有重大事項,應經過除大小非、大小限以外的股東單獨表決通過(半數以上為通過);在此類股東大會上,大小非、大小限原始持股(即使解禁)不參與表決。當然,大小非、大小限在二級市場買入的(大宗交易平臺除外)股票可有表決權。 其六,嚴厲打擊操縱投機。無論是題材概念股、還是ST股,其暴漲背后少不了投機操縱者的鼎力拉抬,莊家實力往往可以決定股價漲幅、可以決定到底能夠拉幾個漲停板。操縱扭曲了市場正常估值,是市場各種畸形機制的主要成因,如不嚴加打擊,那么市場仍將時不時在投機操縱主導下,題材概念滿天飛,從而上演一輪又一輪的財富再分配游戲,證券市場的功能也將一再被扭曲。 最后,在公募基金改革治理制度之前,不妨考慮暫停發行新基金。公募基金在市場中享有市場主體地位,但由于基金治理制度的缺失,基金管理人與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方向未必一致,基金投資行為在許多時候并非正常市場主體所應有行為。近些年的市況表明,除非通過制度改革,強力促使基金管理人利益與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方向一致,成為名副其實的真正投資主體,否則越多的基金入市,或許對市場正常功能的干擾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