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投資,民間資金持有人寧愿選擇放貸,這在溫州既不是什么新鮮事,也不是什么反常現象。 民間借貸“抬會”的崩盤尚未過去幾年,一場全民參與的民間信貸又在溫州引發高潮,且這股瘋狂自去年以來被推向極致。 有評論認為,若剎不住溫州民間借貸的風潮,大規模的資金鏈斷裂與壞賬可能成為首個攻破中國金融安全堡壘的地方。有人甚至建議,政府應采取限制措施,限制或取消溫州的民間借貸。 但這是不現實的?陀^地說,相比于投資,民間資金持有人寧愿選擇放貸,這在溫州既不是什么新鮮事,也不是什么反,F象;剡^頭來看,溫州民間借貸火爆,與當前國內金融市場的大環境有關。 出現這種情況,至少涉及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有足夠的民間游資存在。存款利率過低,扣除物價因素就是負利率。國內目前的民間游資已積蓄了巨大能量,它正左沖右突,尋找出路。 二是國有銀行的借貸結構不盡合理。在資金趨緊時,求貸若渴的許多小企業希望銀行貸款,那怕是小額貸款讓其渡過暫時的難關,但國有銀行卻不愿意這么做。 實際上,各家銀行對小企業的信貸緊縮,為溫州民間借貸提供了機會。同時,也為緩解一些小企業現實的融資困難起到了不少作用。目前國內投資渠道還是比較單調,溫州人覺得放貸成了最適合的資產保值增值的手段。換句話說,小企業在銀行貸款無門的情況下,溫州人的投資意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與深圳等地的民營經濟情況不同,溫州盡管同樣有著大量的民間財富,但是明顯分為兩種渠道,一種是創辦小企業做實業,另一種是通過傳統的經商、做純粹的貿易發家致富。后一類投資者對于利潤有著極其敏銳的嗅覺,不但關注實業里的投資機會,更關注樓市、煤炭等有著暴利機會的領域。 其實,成熟的市場存在著合理的投機成分,民間借貸不等于違法亂紀,投資也不等于投機。雖然高利貸具有非理性,但說句公道話,溫州的民間資本逐利無可厚非,法律也沒有限制民間借貸。 有跡象表明,在各類經濟中,溫州民間借貸是當地小企業進行融資的最佳途徑。事實上,溫州的民間借貸市場同其它市場一樣,只要資本需求足夠旺盛,有利潤空間,像前期的炒煤、炒房一樣,即使血本無歸,就會有人去做。這也許就是溫州人的特性所在。 由此可見,政府不必直接干預民間借貸市場,但也不能放棄對“游戲規則”的完善。政府可以做的是,制定相關政策,對民間借貸加以引導,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