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不同,當前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首要風險,已經由私人部門的次貸危機演變為更難治理的主權債務危機。私人部門引發的危機可以由政府部門來進行救助,但主權債務危機則面臨著嚴峻的誰來救助“救助者”的難題,因此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將更為深重。 從反映全球經濟形勢的主要指標來看,我們認為,當前世界經濟下行的風險已經顯著增加。 首先,全球貿易量出現了萎縮的跡象。主要國家(美國、歐盟、中國、日本)的進出口總額以及增長速度都出現比較明顯的下降態勢。出口總額從今年3月份的9125.5億美元下降至6月份的8780.48億美元;進口總額從3月份的9842.23億美元下降至9469.96億美元;進出口增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在2011年上半年平均為1372點,比去年同期的3164.5點下降56.6%。6月份以來再次出現下滑態勢,8月中旬下降至1306點,9月以來雖出現上升跡象,但仍遠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國際貿易清淡,顯示出各國經濟形勢比較疲弱。 從全球航運情況看,主要貨運港口貨物吞吐量及增長速度出現下滑。中國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由5月份的5.26億噸下降至6月份的5.12億噸,7月份略回升至5.23億噸;外貿貨物吞吐量從今年1月份的2.2億噸下降至6月份的2.04億噸,7月份略回升至2.17億噸。貨物吞吐量增速由3月份的13%降至6月份的8.9%;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速從4月份的7%降至6月份的4.9%。新加坡港口貨運量從今年4月份的4958.5萬噸持續下降至目前的4529.9萬噸。 其次,全球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出現下跌態勢。全球主要股市市值大幅縮水。全球主要交易所股票市值從4月份的59.5萬億美元下降至7月份的55.2萬億美元,市值蒸發4.3萬億美元。受美國債務風險及信用評級下調影響,8月份全球股市暴跌。近日,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形勢惡化影響,股市再度暴跌。股票在全球金融資產中大約占四分之一,股票市值蒸發將影響全球投資和消費。 最后,從反映全球經濟景氣的指標看,未來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持續放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6月份綜合領先指標連續第三個月下降至102.2,環比下降0.3點。七國集團(G7)
領先指標為102.7,歐元區領先指標為101.5,顯示經濟活動可能已經觸頂。商業信心指數從2月份的103.16連續下降至7月份的100.23,顯示經濟活力將在未來六個月里繼續減弱。 由于主要發達經濟國家深受主權債務危機困擾,財政政策已經捉襟見肘;利率處于歷史低位水平,再行貨幣政策刺激的空間也比較有限。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刺激政策受到制約,短期內經濟活力難以恢復,可能進一步拖累世界經濟增長。 盡管目前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加,但我們認為,世界經濟發生“二次探底”的風險還不大。主要是全球經濟景氣指標沒有出現如2008年危機前那樣的嚴重惡化跡象;金融市場的關鍵指標還沒有顯著惡化,全球利差仍處于正常狀態,美元和歐元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未出現明顯異動,利率處于低位,全球流動性相對充裕。加之有國際金融危機的前車之鑒,各國政府防范危機的意識增強,比如近期巴西等國降息應對世界經濟下行風險,主要國際機構呼吁各國加強政策協調,也有利于防范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將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比如影響我國的出口等,應該引起重視,但也不必過分緊張。對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方向來說,在房價和物價沒有出現明顯下行的情況下,總體上應該繼續保持穩健取向,提高宏觀調控政策的靈活性,做好防范風險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