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聞回放 |
 |
|
民間借貸呈全國蔓延趨勢 |
中國證券報 2011-9-5 |
高息民間借貸正呈現在全國蔓延的趨勢。業內人士表示,在信貸緊縮、樓市調控背景下,民間資金缺乏投資渠道,同時,中小制造類企業、房地產、礦業等行業資金需求量大,民間借貸空間迅速擴大。目前僅浙江民間資本就高達萬億元,通過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和個人之間放貸,成為民間借貸流通的主要途徑,月息回報普遍在2分以上,最高的甚至達5分,即年利率60%。 |
·呼和浩特一農貿物流“航母”深陷高利貸漩渦 |
·半數小企業靠民間借貸融資 | |
|
 |
|
 |
|
微博聲音 |
 |
|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尹中立 |
貨幣緊縮必然導致民間借貸的利率升高得副作用,但如果不緊縮則物價膨脹,危害更大。如果沒有2009年的“大干快上”,就不會有今天的被動局面了。在任何時候,管好貨幣至關重要!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巴曙松 |
從一般意義上說應當是的?陀^上說,民間借貸也好,房地產信托融資也好,主要創新的動機
,還是逃避監管的動機,逃避監管部門對信貸投放總量的約束,信貸投放行業的約束,這只是金融創新的一個初級階段,更多的金融創新應當是高效率地滿足市場的金融服務需求的,例如近期房地產市場出現不少房地產基金。 |
·招商銀行宏觀策略研究員 徐彪 |
浙江二三線城市限購拉開序幕。宏觀調控周期,本來就缺錢。你房地產還偏偏紅的不行,那不成了全社會最大的資金黑洞?要撂在以前,反正不缺錢,無所謂,F在這么搞,實業生產怎么辦?諸多中小企業,遇到需要周轉時只能靠民間借貸。在炒房團的刺激下,民間借貸資金貴的離譜,你說咋搞?樓市,必須搞下去。 |
·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 |
中小企業以60%的年利率通過民間借貸融資,說明中小企業的確很缺錢;但從貨幣總量而言,濫發貨幣的確也是本輪通脹的主要因素之一,這說明:不管大旱,還是洪澇,中小企業都是缺錢的。 | |
|
 |
| |
 |
|
 |
陳志武:民間借貸并非全惡 |
長期以來,過度意識形態化的渲染使我們普遍認為,高利貸是一個和‘剝削’相等同的概念,放貸者自然地就是剝削階級或惡棍,心太黑。于是,我們輕松地得出結論:消滅高利貸的辦法是打倒放貸者,是要關閉民間金融。事實上,這是完全錯誤的。[詳細] |
 |
 |
孫勇:對民間高息借貸不應妖魔化 |
正是因為有理性做后盾,民間高息借貸才能持久而頑強地從政策打壓與評論棒喝中突圍。很難設想,一種源于民間、自發生長的經濟活動形態,如果僅僅是憑“盲目”和“狂熱”驅動,它會生生不息并不斷發展壯大。[詳細] |
 |
王亞玲:反思民間“高利貸” |
民間借貸有著獨特的風控體系,他們不良貸款水平遠低于國有銀行體系。面對同樣的信用環境,面對同樣的金融風險承受能力,同處一個跌宕起伏的市場,依照我們銀行的審核標準,一些項目往往被拒之門外,但這些民間資本往往能通過設計新的融資方案,并順利規避風險。[詳細] | |
 |
金融隱患潛伏 |
 |
|
 |
張立偉:民間借貸瘋狂或是次貸危機前奏 |
中國民間借貸之風愈演愈烈,大有重蹈全民炒房的覆轍,這不能不令人擔憂,在地方平臺貸款風險與房地產泡沫之外,又生出禍及金融的新風險。若剎不住民間高利貸的風潮,大規模的資金鏈斷裂與壞賬可能成為首個攻破中國金融安全堡壘的地方。[詳細] |
 |
 |
周德文:警惕民間借貸風險暴發 |
民間借貸愈演愈烈,民間借貸的風險在累積。以高息民間借貸支撐的房地產泡沫一旦破滅,風險的多米諾骨牌將砸到游戲的所有參與者。民間借貸在未來存在風險大暴發的可能越來愈大,應引起政府高度重視。[詳細] |
 |
余豐慧:瘋狂高利貸埋下巨大金融隱患 |
造成如今高利貸蔓延全國、風險疊加,成為我國經濟金融一大隱患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監管上出了問題。監管處于“只生孩子,不管孩子”的狀態,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成立之初就有監管隱憂,由地方政府審批和監管基本等于放任自流。[詳細] | |
 |
亟待規范疏導 |
 |
|
 |
吳曉波:破除民間借貸亂象根本在金融體制改革 |
民間借貸,在現行的制度下是不受法律保障的,它應該變成一種公司化的行為就好了。如果中國出現很多民營的中小銀行,或者民營的信用社,就是在國有的金融體系以外,建立一個民間的、完全自由化的、市場化的金融體系的話,那就不會出現今天這樣嚴酷的情況。[詳細] |
 |
 |
李木子:急需拓寬民間借貸的陽光化方式 |
金錢,永不眠,公司對利潤的貪婪也無法阻止。在一片繁榮之下,危機已經隱藏。最重要的,就是使上市公司的放貸陽光化、規范化,如同民間借貸一樣,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詳細] |
 |
彭興庭:“畸形高利貸”應該入罪 |
目前,我國對高利貸的規制主要體現在民法領域,即在民事訴訟中對于高于銀行4倍利息不予支持,這種威懾力顯然遠遠不夠。有必要在刑法中增設“非法放貸牟取暴利罪”,通過以罪治罪的方式,加大對“畸形高利貸”的處罰,提高犯罪成本,預防社會和經濟風險。[詳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