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條例》核心的內容有三點,工資增長保障機制、同工同酬制度和工資集體協商機制。這三點是目前各方爭議不下的焦點,也是《工資條例》難產的重要原因。 撇開許多小企業根本沒有工會不說,即便是一些建立工會的企業,基本上都是直接隸屬于企業主的工會,這樣的工會怎么可能挺直腰桿為員工爭利協商?現實中,有多少企業真正實行了“工資集體協商”?明明沒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作保障、支撐,難以在現實中執行,卻說這樣做會“增加企業用工成本”? 與許多一線勞動者一樣,對于《工資條例》再度“難產”,我失望透頂。億萬像我一樣的一線工人,漲工資至今沒有一套完善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作為我們而言,工資收入幾乎是唯一收入,工資高低直接關乎家庭生活水平和質量,更與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等家庭開支密切相連。當下的物價高漲已經壓得我們喘不過氣,就巴望著《工資條例》能夠盡快出臺,工資由此可能漲一些,使自己的收入能夠提高一點,沒想又是“黃粱一夢”。 什么“工資倍增計劃”各地都在喊,“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出了“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兩同步。但現實呢?許多地方的工資倍增計劃都還停留在“紙上談兵”,不僅如此,從今年上半年的相關指標來看,全國城鎮居民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
.6%,但G D
P的增速卻達到了9.6%,“兩同步”的目標也沒能實現。 一部旨在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工資條例》醞釀三年有余,各方仍在爭議,正式出臺仍八字沒一撇。在眾聲喧嘩之中,我聽不到如我一樣億萬一線生產員工的聲音,沒有一方站在我們的現實利益上據理力爭。 《工資條例》出臺真的會讓許多企業難以承受嗎?即便如此,國家應該通過給企業減負等措施予以解決,不能總是以此為理由綁架《工資條例》,爭議不下,將員工利益長期擱置,這種看似合理,實則本末倒置的爭議、博弈,是赤裸裸地漠視勞動者的權益,這有意義嗎?拜托,停止毫無價值、意義沒完沒了的爭議吧,有時間到一線生產工人家里看一看,看看他們的真實生活,就會感到,這樣的爭議真的好無聊。
|